精彩冬奥·记者走笔|我的采访对象登上了开幕式舞台
精彩冬奥·记者走笔|我的采访对象登上了开幕式舞台
扫码阅读手机版
2月4日晚,张家口媒体接待站,我和前方的同事们聚在一起看冬奥会开幕式。
和等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激动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奥运又来到中国;不同的是,这次,开幕式表演者中有我的采访对象。
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群山里孩子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颂》,他们来自河北阜平县马兰花合唱团。
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采访中,采访对象讲述的细节,让我流了两次眼泪,一次是和邓小岚老师对话,一次是和苏志艳对话。
我问79岁的邓小岚老师,每次怎么从北京到阜平县的马兰小学去教孩子们音乐。她轻描淡写地说,从公主坟到北京西站坐高铁到保定或定州,再坐公共汽车过去。她说完,我用地图查了查,这趟行程,单程要六七个小时,即便是邓老师到马兰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的2004年,她也已经61岁。
此后的18年间,北京到阜平有了大巴车,邓小岚有了直达车可以选,她就在这条线路上来来回回,背过去她募集的乐器,背过去她选好的乐谱,背过去外面的世界,背过去迈出大山的梦想和勇气。
这样一位不求回报的老人,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有着30年教龄的苏志艳是阜平中学音乐老师,她是被县里派去合唱团支援的。作为县城里最专业的音乐老师,她教了两周后提出“换将”。她说,这不同于带校合唱团去参加比赛,拿不了第一,我们还能拿第二第三。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去不容易,更何况是这么大的舞台,拼了,也得让孩子们上台。她宁愿退居教师团队里的“二线”,请更专业的音乐老师来执教。
2022年1月3日,送孩子们进京彩排的那天,苏志艳很踏实,因为在阜平,孩子们能够提升的空间,已经到了老师们能力的天花板,有多大劲儿,他们都超水平发挥了出来。“这样的一次机会,对孩子们的一生,都将是终生难忘,不可估量。能成为幕后的一位老师,我也很荣幸。”
她越是说得这么平淡,我越是感动得不能自已。和其他几位音乐老师一样,他们不能登台,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出现,但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她们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拧成一股绳,把白纸一样的孩子们,最终送上了冬奥会开幕式舞台。
这样一些幕后老师,怎能不让我感动。
作为记者,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写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还为了告诉更多人,那些奇迹如何发生。
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给同事们讲这些故事,他们也很感动。马兰花合唱团登场时,我和同事们使劲拍手,看啊,这是咱河北阜平的孩子们!这是咱们的采访对象!
当然,我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合唱团的名字,始终未能确定,我的稿子里只能用“#”来代替。我需要在直播时确认并迅速加进报道中,协助同事以最快的速度发出。
孩子们的歌声还在进行,《阜平孩子上了冬奥会开幕式》的消息上线,朋友圈瞬间刷屏。当晚,阅读量就奔着100万不断攀升。
孩子们的合唱即将结束,我们的深度报道《揭秘马兰花合唱团》也随即推出。我们用报道,告知读者,这支合唱团是如何登上了开幕式,截至目前,阅读量突破了102万。
这些报道将全国多家媒体的视线聚焦到阜平。我们也持续关注着孩子们返回阜平的故事。
2月5日18时,孩子们回到家,我们的追踪报道《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回家了》几小时后推出,阅读量超过了10万。
和合唱团幕后老师们一样,记者这一职业,也是幕后的。
2月5日晚,我和合唱团成员陈昱龙的妈妈沟通,她说网上有篇报道,里面有陈昱龙的名字。我笑着说,那是我写的。她惊喜地说,啊,原来就是你。
那种感觉挺好,就像是两个人,在擦肩而过时嘴角微翘着重逢。 (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