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扎实推进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河北邯郸扎实推进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红绿交织 太行新韵
—— 邯郸扎实推进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无人机拍摄的涉县“女娲补天”稻田画。(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河北日报记者 贾 楠 陈 正 刘剑英
英雄太行山,中国红河谷。
太行山南麓,清漳河两岸,一条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在灵山秀水间,绵延132公里,串起了涉县全境以及磁县和峰峰矿区部分区域,总面积接近2000平方公里。这里,因赤壁丹崖、秋红满山而红,更因红色遗迹、革命精神而闻名。
以红为基、以绿为底、产业带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邯郸市按照《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要求,依托太行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着力提高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一幅集国家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太行山绿色产业示范区、特色山水旅游胜地于一体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红色为基,打造国家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边区教育厅旧址、八路军先遣团旧址……2021年12月15日,走进紧邻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的红色记忆小镇,每一面墙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每一幢建筑都记录着峥嵘的抗战岁月,让人瞬间回到那个血与火的革命年代。
“抗战时期,涉县驻扎了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但都分散各处。为便于参观学习,我们将有代表性的30多处革命旧址,按照1∶1的比例在小镇复建,并配套水渠、石磨、戏楼等原生态民俗景观和体验业态,让游客更真切地感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副馆长王翔翥介绍。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
太行红河谷区域内红色资源丰富。清漳河沿线,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红色革命遗迹,每一寸热土都流传着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让红色资源因保护、利用而生动鲜活,让革命精神因传承、弘扬而历久弥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谋划提出,建设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
王东峰多次到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调研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涉县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品牌,挖掘资源,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前行的力量,让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成为涉县乃至全省的一道美丽风景线,造福当地群众。
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邯郸市委书记张维亮、市长樊成华坚持每月调度、专题研究,定期到现场办公,督促进度,协调解决问题。邯郸成立太行红河谷推进指挥部,集中市县两级精干力量,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规格推进,围绕“红”字做文章。
以红色革命文化为精神内核,依托第六届省旅发大会,邯郸市在太行红河谷地带持续改造提升了一二九师“连心巷”、赤岸公园、红色记忆小镇等一系列红色景观,一个以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核心的网络状红色教育基地基本形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到太行红河谷聆听红色故事、致敬革命先辈。特别是2021年9月,作为主会场承办了第六届省旅发大会后,涉县成了“十一”假期的热门打卡地,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创新高。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的红色名片更加闪耀夺目。
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邯郸将重点打造抗战文化体验带、根据地政权建设文化体验带、根据地新闻文化体验带、国际抗战文化体验带,做好文化遗存保护与修复,优化红色景观与环境风貌,将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
绿色为底,打造特色山水旅游胜地
太行雄浑,漳水清冽,谱写了英雄史诗。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养育了太行儿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中,邯郸加强绿化造林、蓄水治水,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提升,改善生态环境,将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成为充满生机的特色山水旅游胜地。
虽然现在是冬闲时间,涉县庄上村党支部书记刘方明却没有闲下来。作为村级河长,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到村口的清漳河堤坝上转转,“担心垃圾污染河道,影响水面景观。”现在,每天到河边巡查,成了刘方明的习惯。
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太行红河谷区域内,清漳河、浊漳河融汇于漳河,河道、湖泊、湿地纵横交错。
坚持“绿色、生态、自然”的原则,邯郸对漳南、漳北、漳西三渠进行了节水改造,使水系相互连通,构建太行红河谷生态水系。还建起了20座滚水坝,形成了3000余亩河湖梯级水面,营造出桃城湖、女娲湖、知青湖、赤水湾湖、东山湖等多个景观节点,确保丰水期水面充沛,枯水期细水长流,实现了四季各具特色、有水可赏、有景可观、局部行船的清漳水路。
与清漳水路遥相呼应,20公里外的磁县溢泉湖风景区,碧波浩浩,云影徘徊,雁舞平沙,美不胜收。
近年来,磁县不断加大对溢泉湖风景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修复与再造了20平方公里的生态水面。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近十万只野生鸟类在溢泉湖越冬,成为溢泉湖独特的自然景观。
太行红河谷因水而美,因木而秀。多年来,邯郸开展绿美攻坚,为太行山盖上一条厚厚的绿毯。这里,被称为呼吸最畅、星星最亮的地方。
在太行红河谷核心区生态景观林建设中,邯郸以绿色为底,最大限度丰富景观色彩,为大山披上彩装。截至目前,太行红河谷重点规划核心区已种植连翘、黄栌、金叶榆等彩叶树种约5.7万亩。到了秋天,红色、黄色、橙色、绿色交错着铺满山坡,像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巨幅油画。
山山佳木秀,岭岭翠云飞。
太行红河谷区域内,韩王山,山险林密,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五指山,巍峨峻秀,植被覆盖率高达98%,被誉为天然“氧吧”;南峧寺原始国有森林,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大量松鼠、野兔、山鸡、黄鹂栖息其间……
无处不绿、无时不绿、无山不景。经过持续建设,太行红河谷全域绿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如瀑般充满生机的绿色画廊串起了一道道独特风景,连起了一个个美丽乡村。
“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在空间布局上,严守生态红线,立足自然肌理、文化脉络、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等优势条件,以路和水串起山、谷、镇,打造‘一条河、两岸峰、五彩谷、十小镇、十三美景、百味乡情、千里天路、万顷画廊’的整体景观格局,提升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涉县县委书记董路明说。
产业带动,打造太行山绿色产业示范区
三步一景,五步一画。2021年12月16日,涉县赤水湾太行民俗小镇,亭台典雅,流水蜿蜒,弦歌悠扬,一派古香古色的水乡风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去核、穿串、熬糖、裹浆……涉县沿头村村民刘剑锋在自家的糖葫芦档口忙碌着。他手法娴熟,不一会儿3串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就递到游客手中。太行民俗小镇开业后,刘剑锋在小镇开了这间糖葫芦店。赶上旅游旺季,一天营业额能达到3000多元。
坚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目标,邯郸在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规划建设了太行民俗小镇、赤岸研学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构建起“景区带小镇、小镇带乡村”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富民。目前,红河谷沿线一批特色小镇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长到1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邯郸市将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深化环境整治,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群众就业,让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成为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
在位于涉县连泉村的太行红河谷农旅产业电商中心,展销台上五彩大米、连翘茶、山鸡蛋等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如今,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这些农特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带火了“韩山带礼”“红河谷”等一批当地区域公共品牌。
年产业收入达1.4亿元,带动3500余人就近就业。涉县打造石岗连泉农旅产业走廊,这里不仅有冷水鱼养殖、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还有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等多种休闲农业新业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女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独特的清漳冷泉水资源,创新发展泉水虾、月光稻、冰葡萄等特色农业和生态水产;依托山水林田等绿色生态优势和中草药优势,发展健身休闲、医药保健等大健康产业……
加快改造传统种植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加工业、养殖业,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度假康养、研学教育、户外运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邯郸加快推动太行红河谷沿线乡镇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太行山绿色产业示范区。一系列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带动红河谷20个乡镇、137个村10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巍巍太行,雄浑壮阔。红色热土,续写传奇。
按照规划,到2035年,太行红河谷将建成绿色低碳、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成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的示范引领区,使“太行红河谷”成为全国品牌、省内标杆、区域发展引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张帆助力、增光添彩。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