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着力打造高水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着力打造高水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印发,规划提出河北着力——
打造高水平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日报讯(记者潘文静 实习生孟拓)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着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面推动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将河北省打造成为高水平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支撑保障河北“三件大事”,为推动区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贡献河北力量。
到203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共设置主要指标19项,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地下水压采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等。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8项,涵盖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协同治理等四个方面。
展望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生态修复样板,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示范区域。区域协同治污、合作共赢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支撑能力大幅跃升,构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
“十四五”时期,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区域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制约区域联建联防联治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推进三地生态环境共享共治的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实现新进步。
规划提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系统特征,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将全省分为环京津生态过渡带、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沿海生态防护区五个区域。
环京津生态过渡带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包括廊坊、保定、沧州和定州、雄安新区的27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为京津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包括张家口市4个县,主体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
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位于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的56个县(市、区),作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主体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休闲。
低平原生态修复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包括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和辛集市的69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京南生态屏障和农田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环境宜居。
沿海生态防护区位于河北省沿海地带,包括唐山、秦皇岛、沧州市的11个县(市、区),主体生态功能是提供海洋生态服务,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多举措推进,高水平建设
规划明确了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等主要措施,力争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深化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系统治理,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高端引领,推进雄安新区创新绿色发展;创新机制,助力建设雄安新区生态文明试验区。
优先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战略。聚焦对接和服务京津,突出承接疏解合作功能和环京津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加快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高起点建设张家口首都“两区”;高标准推动承德可持续发展;高水平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
加速构建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格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生态格局,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支撑;构建多元融合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区域能源清洁高效协同发展;助力打造绿色智能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区域资源全面节约高效利用。
共建共享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两山、两翼、三带、多廊、多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格局;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保育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建设;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系统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京津冀跨界河流、重要农副产品输出地、环渤海区域为重点,全面提升京津冀大气、水、土壤和海洋环境质量,严控生态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着力推动水环境系统治理;严格保护农用地环境安全;深入实施渤海综合治理;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整体性、协调性和多元化的区域合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营造有利于京津冀区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协同支撑能力。加强协同保护制度顶层设计;强化多领域协同治理和保护;深化拓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为保障实施,规划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调度评估等保障措施。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规划实施调度和效果评估,定期调度规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进展,2023年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规划期结束后开展总结评估。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