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先锋|王建威:乡亲们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快乐

2021-07-09 04:27: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茎部有白霜,这是得了茎基腐病,使用甲霜恶霉灵喷雾或灌根,隔5-7天再用药一次,基本就好啦。”听说贾村镇王文村的番茄秧苗出现了瘫软卷曲,7月2日下午,刚从北京赶回望都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望都县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建威,第一时间钻进了番茄大棚里。“农民种地不容易,一点小疏忽,都可能造成大损失。”

王建威与王文村村民的交情要从10年前说起。那时,望都县还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王文村正是其中的贫困村。“当年,望都县将我聘为该村的农业专家,协助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王建威回忆说。

望都县之所以选派王建威来到这里,是因为他刚刚蹚出一条农业丰产增收的新路。“当时,玉米、小麦是各村种植的主要作物,家家会种,但不咋赚钱。许多村民见我就问种啥才能多挣钱?”农民所需,就是干事的动力,王建威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调研。他发现,望都土壤层厚、有机含量高;水质好,PH值在8-8.5之间,偏碱性;光照充足,空气湿度低,生长月平均气温在20℃-28℃。“这些综合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番茄。”王建威联合农业合作社,接连试验了100多个番茄品种,终于选定了最适宜的品种。那段时间,他没在家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身子瘦了,脸黑了。

带着试验成果来到王文村,却遭到了村民质疑。“这西红柿咋种呀?”“收下来卖不出去咋办?”……在村里召开的番茄种植推广大会上,王建威还没讲几句,就被村民们的吵吵声打断了。“我手把手带你们种,出了任何问题,我负责!”他掷地有声,现场向村民作出承诺。

说干就干,王建威组织村民到山东寿光、沧州肃宁等地参观西红柿种植,安排村民在当地农业合作社边打工边学习。“可最后统计种植意愿时,只有6户村民愿意试试。”王建威说,当时都不富裕,很多农户连投资建棚的本钱都没有。“我决定先干起来,用事实说话。”

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培育秧苗,点花授粉……每个环节,王建威都盯在现场,每项技术都手把手教。村民曹志琴说,每天凌晨5点,农户没到,王建威已在田间。晚上,农民都回家歇息了,他还在大棚观察记录番茄生长状况,经常忙到9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在王建威悉心指导下,6户村民试种的番茄当年就见了效益,每个棚纯收入达2万元。每户种植2个棚,一年收入4万元。其他村民一下子就有了信心,纷纷报名,第二年村里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00多亩。

“要想进一步提效增收,就得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含量。”王建威没有懈怠,又全身心投入到引入、转化、试验新技术的工作中。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番茄产量增加了,品质提高了,农户腰包越来越鼓,全村的种植面积一年年扩大。目前,王文村番茄大棚达446个,占地1160亩,年均收益超千万元。“自从种上番茄,日子一天天红火。如今不但住进新房子,还开上了小汽车,生活特幸福。”曹志琴说,不只她家,村里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1992年大学毕业后,王建威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常年在田间地头奔波,今年52岁的他,皮肤黝黑、头发稀疏、手上布满老茧,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很多。其实,王建威曾多次有留在城市坐办公室的机会,但他选择坚守在“离土地最近的岗位”,并且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他累计为农民“传经送宝”近3万次,培训6万多人次;为全县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56个,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促进粮食蔬菜科技成果转化13项,经统计增加农业经济效益28亿元。望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一项项成绩,是王建威无数汗水滚落田间的结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干好,乡亲们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快乐。”王建威坚定地说。(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 通讯员李瑞民、郑美芳)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