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循着家书访家乡|傅兆勤烈士寄自朝鲜战场的家书:“最近打了一个大胜仗”

2021-05-26 03:44: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贾晓煊

傅兆勤烈士寄自朝鲜战场的家书——

“最近打了一个大胜仗”

冀东烈士陵园收藏着数百件见证历史的文物,其中就有傅兆勤烈士1951年寄自朝鲜战场的家书——

“父母亲二位大人:又好几个月没有通信,近来大人身体健康吧?今年收成怎样,很好吧?请来信告知。儿在旧历五月份参加了志愿军,最近打了一个大胜仗……净我们一个营就消灭敌人1300人……”

信的内容只有短短数句,却满满承载着战士的无畏精神、思乡之情,细细读来,令人动容。

“傅兆勤1924年出生于迁西县白庙子乡横河村,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1师603团二营教导员。1953年在朝鲜战场牺牲,当时仅29岁。”陵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喜悦中,一声令下,无数热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傅兆勤就是其中一位。

傅兆勤烈士肖像照。 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这是怎样一颗年轻的心?又是怎样一颗勇敢的心?带着疑问,带着崇敬,近日,记者寻访了烈士家乡。

初夏的迁西,山花盛开,草木繁茂,处处生机盎然。从迁西县城出发,沿着三抚公路一路向西行驶,不到20分钟就到达横河村。这里背依山峦、西望景忠山,横河从村中穿流而过。

“看!山顶上的五棵松树,在我小时候就有。”横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红雨大声地说。

“不对,是在爷爷辈小时候就已经有了,少说也有上百年了。”刘红雨又笑着“改口”,“傅兆勤烈士小时候或许也看到过吧。”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抬眼望去,只见五棵松树枝繁叶茂,傲然屹立,似在俯瞰整个村庄,见证着横河村的变迁。

刘红雨带路,经过一条入村的水泥路,径直来到一户农家小院。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一角的菜园种满了蔬菜。

“在村里你要提傅兆勤,知道的人不多。他原来叫付克勤,是我三爷。”在场的付红利主动为记者介绍,“三爷那辈兄弟四个,他排老三,早早就去当兵,改了名,所以村里很少有人知道。”说着,还拿出笔纸画出一个简易族谱。

“这处院落就是早年三爷家的旧址。说来有些遗憾,老房子没保存下来。前些年翻新成了红顶瓦房,现在还是付家的后人住着。”45岁的付红利坦言,他是侄孙辈的了,最清楚三爷事的,要数他的三叔付国建。

傅兆勤烈士在朝鲜战场写下的家书。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付国建今年75岁,他年轻时在城里上班,退休后到邻村高家峪村安了家。得知记者要来拜访,付国建早早站在院前等候。

“小时候,三叔还抱过我!”提起傅兆勤,付国建不由地提高了音量,语气里掩饰不住的自豪。

“他21岁就参了军,担任过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年纪轻轻在部队就有了很高的威信。听父辈讲,三叔回来过几次,后来参加抗美援朝就再也没有回来……”老人语调逐渐缓了下来。

“1951年6月,三叔所在的67军作为第三批志愿军队入朝。听之前跟三叔一起当过兵的邻居讲,三叔在战场上表现积极、作战英勇,金城南阻击战中荣立了三等功,获得军功章。”讲起这些,付国建老人显得激情满怀。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动用坦克、飞机、大炮,向金城以南地区发起全面进攻。与侵略者作战经验还不足、阵地设防不够坚固,部队受到重创,战斗极端残酷。傅兆勤在营长牺牲后,当机立断,第一时间站出来,深入前线,沉着冷静接力指挥战斗,进行政治宣传,平抚了一线战士的情绪,圆满完成战斗任务。

“几天之后,三叔又参加了司令部发起的局部战术反击战,再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付国建说,11月初,67军回撤休整转为二线部队,也就是在那时,三叔给家里写了信报平安。

信中,入朝已数月的傅兆勤,迫不及待地与父母分享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战果。可想而知,在条件艰苦的休整营地,面对满目疮痍,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怎能不想念亲人,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

“1953年,三叔已经当了营教导员,但在一次战斗中,为了守住阵地,冲入一线,在顽强抵抗敌人的疯狂进攻中牺牲。”说到这里,付国建老人沉默良久,红了眼眶。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一刻,记者心头萦绕起那首《英雄赞歌》。

烈士远去,记忆不灭。

傅兆勤烈士的家乡唐山市迁西县。 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作为傅兆勤烈士的家乡,今后,我们也要好好宣传他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刘红雨十分感触,告诉记者,他也很受教育。

横河村旁的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嫁接板栗树。“眼下正是板栗嫁接的最佳时期。”刘红雨介绍,村里有种植板栗的历史,但也面临树木老化、低产等问题。近几年,他们正在对低产板栗进行品种改良,通过科学嫁接实现提质增效。

“现在全村725户,户户都种板栗树,共有4100余亩,年产量达900余吨。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刘红雨说。

傍晚时分,记者路过村委会大院旁的足球场,看到迁西一幼白庙子分园的老师正带领孩子们踢足球,嬉笑声传遍整个球场。

一阵山风吹过,记者回头望向西山,山顶的五棵松依旧昂然挺立。 (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