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金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兴乡村产业 创美好未来
2020年10月9日,阜平县骆驼湾村的村民们在一起拍摄合影,他们的激情和汗水让这片古老的热土日渐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阅读提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然要发挥好产业的作用,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引领已脱贫地区和群众不断夯实自我发展的基础,激发其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艰苦努力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持政策持续稳定,做大做强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
看着一排排长势良好的蘑菇,平泉市碾子沟村村民徐海峰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徐海峰一家5口,原本父母多病,主要经济来源仅仅依靠几亩薄田,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致富没门路、投入没本钱、经营怕风险”,曾一度困扰着徐海峰。对此,碾子沟村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实施“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食用菌生产园区赊给徐海峰2万个菌棒,并无偿提供菌棚及配套设备,待获得稳定收益后再收回欠款。
依托食用菌产业,徐海峰脱了贫,致了富。
送上马,扶全程。2018年以来,平泉市坚持做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退出后“扶贫政策不变、扶贫力量不减、扶贫机制不改”,严格坚持脱贫攻坚政策的延续性,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我省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在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跑好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发展产业是关键。我省把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局当中,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产业怎么兴?今年我省将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支持每个脱贫县发展壮大1至2个农业特色脱贫产业,在全省脱贫地区建设设施蔬菜、特色杂粮、道地中药材、板栗、优质苹果等21个特色产业带。
如今,平泉香菇、围场马铃薯、迁西板栗、深州蜜桃、临城核桃、鸡泽辣椒、赵县雪花梨……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正在成为我省万千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大产业”。
2020年6月3日,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村民在采摘红薯叶。该村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将红薯叶变废为宝,创新开发红薯叶茶特色产业项目,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原县把驴产业作为立足脱贫攻坚、放眼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来培育,引进桑阳牧业和农华牧业两个万头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多业态的特色养驴产业。
“我们的驴奶加工厂已开工建设,并完成了鲜驴乳、驴酸乳、冻干驴乳粉等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设计,未来要打造一个全新的驴奶高端品牌。”桑阳牧业董事长赵飞介绍。
在与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发展的基础上,阳原县还大力发展屠宰加工厂、驴奶加工厂、驴骨和驴皮副产品加工厂。同时,围绕驴产业打造出驴文化特色游项目,启动了驴文化体验园建设,初步建成了农事耕种、打场运送、拉磨加工等多个文化展区。
在临城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开发出核桃乳、烤核桃、核桃奶片、核桃油、核桃肽、核桃胶囊等六大类30多个产品,依托核桃示范种植基地建成了李保国科技馆、核桃博物馆、核桃文创中心等,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集拓展训练、研学、消费体验为一体的核桃小镇。
在魏县,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正成为趋势,更多的农产品就近就地增值。
……
我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之策,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通过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我省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优先支持脱贫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突出打造农业精品园区。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从大路货到新奇特,从“路边卖”到“网上卖”,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乡村产业迸发出旺盛生机和活力。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省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
“俺们老两口年终分红1400元。”“俺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终分红5600元。”日前,在涞水县南峪村半山腰处的亭子内,村民们聚在一起,念叨着各家的分红情况。
村民们谈论的分红,全部来自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利。
南峪村曾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村。2016年4月,南峪村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家的旧宅流转到合作社,进行特色改造,打造成了高端民宿。“引入专业公司整体运营,按照三七分成的原则进行营收分配,即运营商占70%,合作社占30%。合作社分成中的50%为社员分红,另外50%作为后续发展资金。”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每个村民1元入股,按人头分红,全体村民共享盈利成果。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2020年全省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覆盖率达100%,二重覆盖率达89%,二重覆盖率比2019年提高2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5343元,同比增长36.2%。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省坚持立农为农,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提升产业带动增收效果,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确保脱贫户全部纳入产业链条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扩大要素、劳动在利益分配中的比重,鼓励村集体“二次分配”,引导龙头企业连村带户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逐步致富。
按照部署,今年我省将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支持每个脱贫县创建1个机制完善、带动效果好的示范产业化联合体,培育2至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比上年增长5%以上。
百尺竿头更进步,奋楫争先谋新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阔步迈向乡村振兴,广袤的燕赵大地必将呈现更新更美的图景。(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