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多措并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才能讲好百年党史故事,延续红色文化的“根”和“魂”。
从南湖红船、延安窑洞,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从珍藏在博物馆的一根扁担,一双草鞋,到一条毛毯,一块门板……据国家文物局数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文物背后的光辉历史、悲壮故事,讲述着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映照着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涤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些蕴含精神食粮的文化宝库在国家文物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继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考验着地方管理者的智慧。
硝烟散尽,战火熄灭;故物犹在,精神永存。革命文物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是新时代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系列相关制度规定先后颁布实施,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毋庸置疑,革命文物不是为保护而保护,厚植红色文化土壤,让革命文物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人看得见、记得住,才是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应有之意。近年来,一些地方已有成功案例。比如河北省打造董存瑞烈士陵园、长城抗战遗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和品牌,根据连片特征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充分感受革命历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让革命文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的传播方式,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比如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数字化展览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以虚拟展馆等数字化方式,增强了馆藏革命文物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助力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保护革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细致且浩大的工程,需要旷日持久的不懈努力。各地的探索实践表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仅要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整体保护,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还要注重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通过对革命文物的更好保护和利用,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加接近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爱国情怀和崇高个人品格,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