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经济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是针对制约因素发力,推进产业链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采取针对性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调控的关系,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部署。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门类,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门类,直接关系到产业良性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和消费需求升级,是一个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根基与核心。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构建和稳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和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在实体经济领域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如果“脱实向虚”,发展要素过度流向虚拟经济,就会造成实体产业虚化,产业根基不稳。所以,稳定产业体系根基、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必须将发展经济着力点、战略重点放到实体经济上。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避免经济陡升陡降,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战略选择。通过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实体经济为主体、适度适时发展虚拟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表现。如果过度发展虚拟经济,特别是虚拟经济占GDP的比重过高,极易因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造成实体经济动荡,甚至会带来经济危机。所以,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和主体,合理把握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关系,使经济增长保持在稳定可持续的轨道上。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满足需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实体经济面向的是国计民生,满足的是人们不断升级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快速升级,更好地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实体经济关系到国家战略物资安全,如果实体经济根基不稳,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其他风险,就会造成一个国家的危机。所以,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其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经济根基和经济发展稳定。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如果仅进行由虚到虚的创新,就会造成经济的虚化,无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避免“脱实向虚”,才能更好地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针对制约因素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目前,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产业基础不牢、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不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点是针对制约因素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破解制造业基础不稳、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一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扩大信息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发展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加大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产业基础领域的创新投入,强化关键技术设备、检验检测仪器仪表、工作母机等产业基础相关的设备的自给自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三是积极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引领能力和控制能力,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供应链。
破解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创新优势不强,一直是制约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我省实际出发发展实体经济,要瞄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引领支撑河北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聚焦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包括创新调控层、创新功能层、创新生态圈层和创新主体层的河北区域创新体系,依靠创新提高引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瞄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通过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形成创新合力。
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高端人才短缺问题,采取针对性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要采取更加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聚集实体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和团队,重点是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信息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人才。围绕我省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模式和有力措施,充分吸引利用京津的丰富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挖掘人才潜力,让人才存量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破解制约市场主体活力问题,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清理各项不合理收费,解决企业成本不断上升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实体企业加快创新步伐;瞄准高端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但也要全面、科学看待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虚拟经济可以使资本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将沉淀资本转化并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物资产的商品化、证券化,通过产权的分割、转让、组合和控制等手段加速资本流动,促进产权重组和深化企业改革。但虚拟经济存在自我膨胀的特点,过度发展就会形成泡沫经济,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一旦破灭就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这些基本特征,妥善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调控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经过几年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特别是通过消费大数据研究需求趋势、需求结构、需求强度、需求空间结构等,调整和优化供给侧结构,解决为谁生产、如何生产问题,并延伸到研发设计环节解决创新什么、如何创新等问题。
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是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扩展与深化。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重点,通过产业技术突破特别是原始创新突破,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与产业层次,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市场化、商业化,放大技术创新效应,让创新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颜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