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定州市投资400万余元对风景城便民市场等集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这是改造提升后的风景城便民市场。通讯员白永民摄
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处处怡人的游园绿地,一个个宜居的小区……走进定州,城乡处处展新颜,满眼皆风景。
近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定州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共建共享,瞄准百姓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大美定州。
做好顶层设计,让创城为民
2017年,定州市迈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一场持续3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就此打响。
定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城指挥部,设15个创建工作部和办公室,选派70多名优秀干部到创城办挂职。在此基础上,实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分包社区(小区)、路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
为把创城为民落到实处,定州市建立健全了例会调度制度,同时完善督查督办、考评问责等制度,把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对各单位的综合考评体系,推行“一把手”负责制。
定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针对线路整理、城市管理、交通秩序等难点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入户走访10万余户,收集汇总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19类300余条。在将这些合理化建议吸纳充实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的同时,他们还将问题处理结果通过新闻媒体、App小程序等向群众反馈,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瞄准群众需求,让创城惠民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要是赶上下雨天儿,更是没法走。”近日,定州市西关东街社区居民王志明,指着刚刚整修完的宽阔平整的“永安巷”称赞道,“现在‘永安巷’这名字,算是实至名归了。”
今年初,定州市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对城区内的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摸排、核实。按照“一路一案”的原则,对具备施工条件的背街小巷铺设沥青路面,对道路狭窄不具备施工作业条件的铺设混凝土路面,努力打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目前,定州市631条背街小巷全部实现华丽变身,以前的“烦心街”“闹心巷”,变成了现在的“敞亮道”“连心路”。
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烦恼。2018年以来,定州市连续3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心工程强力推进。定州市住建部门联合相关办事处和居委会通过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汇总收集意见建议,由居民决定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尽最大能力满足群众需求。
“掉了皮的墙体换成了有保温效果的‘外衣’,蜘蛛网式的线路被梳理整齐了,大敞开的单元门安装了电子安全门,经常堵塞的下水道变得通畅了……”说起小区的新变化,齿轮厂家属院居民王占英如数家珍。
截至今年9月底,定州市69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累计投资1.7亿元,惠及居民9522户。
另外,针对群众反映的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定州投资400万余元对5个集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为方便群众出行,新增街头路标标牌185个、公共卫生间指示牌186个;在市区主干道、107国道绕城段等路段增设机动车停车位约6800个,努力破解停车难的痼疾。
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
今年7月以来,家住丰源帝景小区的居民王芬,每天都要到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遛弯儿。“这里原来环境不好,我们遛弯儿一般都到两公里外的文博广场去。”王芬说,现在出了小区就是公园,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各种功能一样不少。”
今年以来,定州市把建设“口袋公园”作为增强公共场所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在道路节点、小区周边、市区街角等地见缝插绿,将城市角落打造成当地市民日常休闲的“口袋公园”。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定州市在建设“口袋公园”过程中,除满足休憩、游玩、锻炼等功能外,还为“口袋公园”增添文化味。在幸福里小区门口西侧的“口袋公园”,采用诗词地雕形式将诗词与园区铺装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空间;中山西路路南的“口袋公园”,以定州白瓷为主题,建设了关于定州白瓷的文化长廊……
在清风北街,干净整洁的3A旅游公厕显得格外别致。公厕关乎市民的“方便”问题,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定州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城区公厕实施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建。目前,城区共有城市公厕48座,其中,3A旅游公厕1座,符合国家二类公厕标准11座。
市容市貌是城市的门面,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定州市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持续加大环卫精细化作业力度,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8.5%,清扫保洁时间达到18小时,主次干道均达到了深度保洁标准。(河北日报记者徐华 通讯员严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