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张北:盐碱地种出大西瓜 荒山坡长出“铁杆庄稼”

2020-08-29 04:37: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盐碱地种出大西瓜 荒山坡长出“铁杆庄稼”

——张北县发展扶贫产业探访

图为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胡家坊村的异地联建村级扶贫光伏电站。通讯员石炎夏摄

“坝上三件宝,莜面、山药(指土豆)、大皮袄。”在张家口坝上,流传的这一顺口溜儿,道出了这里以莜麦、土豆等为主要农作物的传统种植业结构以及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

气候寒冷、干旱、无霜期短,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一度成为这里百姓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如何将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化为发展优势,正是我们着力的方向。”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全县的扶贫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盐碱地种出高品质西瓜

近日,在张北县公会镇的西瓜种植园区,镇长王伟摸着大棚内一个个溜圆的大西瓜笑着说,“我们和华润万家签订了产地直供合同,这几天每天都要发走几车。”

公会镇地处张北县的西部地区,属相对贫瘠的区域。由于大部分耕地为盐碱地,传统种植的莜麦、胡麻等农作物亩产仅四五十公斤。“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数十年来,公会镇人口大量外流,村庄空心化率高达70%。

“没有有效的劳动力和工业基础,搞工业肯定不行。经过调研,我们决定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来做文章。”王伟说。

2018年,公会镇大特拉村引进的西瓜种植引起了镇里的注意。“咱们这里盐碱地多,西瓜又是喜弱碱土壤的,加上昼夜温差大,这里种植的西瓜品质很好。”王伟介绍。

于是,该镇便着手重点打造这个在坝上地区几乎没有种植历史的西瓜产业。去年以来,公会镇利用扶贫资金建设西瓜大棚3000个,已种植近2000个。

“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品质。”来自河南的种植户齐小勇在公会镇种西瓜已有3年,前两年,他的西瓜销售格外好,一年甚至能挣几百万元。

“通过西瓜种植,当地群众可获得‘四金’收入。”王伟说,以往镇里每亩百八十块钱也没人租种的耕地,流转给西瓜大棚每亩租金达到了430元。同时,贫困户还可以从中分得股金、挣得薪金,扶农公司还可从项目中沉淀发展基金,用于全镇的各项公益事业。

据介绍,今年张北已有3个乡镇共计种植了3000多个大棚西瓜,这一项新生的产业已经在这一方土地扎根。

一颗土豆串起一条产业链

坝上“三件宝”之一的土豆,而今也与以往不同了。张北土豆从品种选育到种薯繁育,再到商品薯种植、仓储、加工等,已形成一条产业链。

“你瞧,现在那边已经开始收获了。我们简单测算了一下,亩产达到了4吨。”7月24日,在张北坝源薯业的育种大棚里,公司负责人王海军打开手机,向笔者展示一段收获马铃薯的视频。

视频里的场景在陕西榆林。今年春天,榆林土豆种植商向坝源薯业订购了一批马铃薯原种“冀张薯12”,并获得丰收。种植商立马又预订了来年的原种。

坝源薯业专业做马铃薯种薯繁育,不仅推动了当地马铃薯的扩繁和发展,其种薯的销售遍及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等地,年销售种薯1.5万吨,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在张北,马铃薯种薯产业已经形成庞大的种植规模,年种植面积6万至8万亩,其中微型薯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成为中国北方区域性繁育基地。

除了大公司从事种薯繁育外,大批种植户也加入到这一产业中。在张北县油篓沟镇膳房堡村,一个村就有1000多个种植大棚,成为该县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最大的村。

大棚内的种薯秧苗长势正旺,种植户们忙着间苗、拔草。村党支部书记尹天普介绍:“膳房堡村还建起了仓储容量达5万吨的种薯储藏窖,成立了一个大型种薯交易市场。每年一到销售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来这里采购种薯。”

近年来,为了积极引导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张北县先后出台《张北马铃薯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关于马铃薯种薯繁育扶贫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引进大批科研院所在张北建立实验基地,成立了坝上马铃薯产业协会,将大批企业和种植大户吸纳进来。

“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整个产业链将全县一半的贫困户吸收进来,覆盖了1.82万户3万多贫困人口。”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振林介绍。

光伏产业让贫困人口端上“铁饭碗”

张北县台路沟乡水泉村69岁的高存说,这两年他的日子很舒心。“我是村里的调解员,老伴是环卫工,我们俩一年的收入将近一万块。”高存高兴地说,收入稳定,他和老伴的生活有了保障。

高存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常年患病,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让高存感到欣慰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有了光伏电站收益,村委会给他和老伴安排了公益岗,每人每年能有4000多元的分红。

“我们这里的光照年有效利用小时数在1500—1700小时,仅次于新疆、西藏等地,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光伏发展优势。”张北县新能源办公室副主任王学兵介绍。

2016年以来,张北县开始探索实施村级扶贫电站的建设,陆续建成了174座共5.538万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还建设了4座共21万千瓦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0万千瓦政府参股商业电站。截至目前,光伏扶贫产业累计实现收益2.14亿元,光伏收益覆盖了全县1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村集体和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像高存一样,张北县有近2.5万户约5万人口,依靠扶贫光伏电站的收益,实现了增收脱贫。

“张北县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光伏扶贫为代表的资产收益性扶贫,已成为张北脱贫攻坚的‘铁杆庄稼’,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脱贫增收渠道,成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郝富国说。(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石炎夏)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