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堤坝“藏”进森林里
——雄安新区建设进行时(四)
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土方及景观造型作业现场。建设单位供图
目前正值河北省主汛期,也是雄安新区防汛备汛的关键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雄安新区所在的海河流域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几率明显增大。当前雄安新区已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大量工程正在开工建设,必须保障地势相对低洼的雄安新区安全平稳度过汛期。
白沟引河是雄安新区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东侧,也是少数几条常年有水注入白洋淀的河流之一。位于白沟引河右侧的白沟引河右堤,是雄安新区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堤段一起形成环新区起步区的防洪圈,保障汛期新区内部安全。按照计划,在今年主汛期前,白沟引河右堤将具备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土筑大堤,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7月30日,记者来到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项目施工现场,虽然距离项目正式开展施工才过去三个多月,但10.5公里长的防洪堤主堤填筑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据施工方介绍,主堤现已具备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目前正在开展生态堤填筑和景观地形塑造工作。
一个土筑大堤,是如何具备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的?
“大堤的防洪能力,和它的高程相关。”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项目副经理、来自中电建市政公司的朱良值解释道,所谓的多少年一遇,是根据该河流史上最大洪峰流量来计算的,通过对白沟引河既往水文资料的分析,该河流20年一遇洪水的水位是8.6米,200年一遇洪水的水位是10.47米,目前新修筑的防洪堤主堤顶高12.5米左右,因此完全具备抵御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项目安全总监冯本军告诉记者,虽然大堤的材质是泥土,但是却不是一般的泥土,首先要选用防渗性好的壤土,另外还要历经20多层填筑,并且每一层填筑压实后都要经过多方取样检测,确保每层压实度达到96%以上,才能进入下一层的填筑环节,从而具备了20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就目前来说,我们是两堤并用的一个模式,汛期结束前依旧保留旧堤的防洪能力。”冯本军介绍,白沟引河原有旧堤最高点高程17.91米,最低点高程11.88米,具备15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今年汛期前,他们又根据旧堤的堤顶高程与新堤的设计顶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受白洋淀回水影响,原有旧堤有两处风险较大的段落,为了确保汛期安全,目前已经对这两处进行了加高加宽处理,确保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安装智能感应终端,生态防洪堤将实现堤防智能化
从业以来朱良值没少干水利项目,但是像雄安新区生态防洪堤这样高标准的项目还是很少见。因为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除了一条主堤(堤防填筑区)外,还有两侧的生态堤(生态填筑区)。
朱良值告诉记者,常见的大堤一般都是直坡,坡顶与坡底的比例大致是1比1.5,但是雄安新区的生态防洪堤坡底与坡顶的比例介于1比4到1比6之间,并且生态防洪堤堤顶的设计宽度有16米,这样的比例,使得整个大堤的坡度非常缓。
大堤越宽,坡度越缓,汛期行洪的能力也就越强,越让人心安。不过这远不能让朱良值和他的团队放心,毕竟工程还没有全部完工,一切可能的风险都需要考虑。
“我们把主堤又填高了25厘米,并且做了坡度,主堤上每隔25米就有一个临时排水沟,闸口等地势比较低的位置还挖了截留沟,以预防强降雨对大堤的冲刷,以及大堤可能的沉降。”朱良值介绍,为了应对今年的主汛期,在全长10.5公里的生态防洪堤上,他们还设置了三个临时观测点,每天两次观测记录水位,并且准备了足够的土方石料,用于险情封堵。
“等到大堤全部完工,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朱良值说,工程后期生态防洪堤还会安装智能感应终端,配合管理部门对坝体和水文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所采集的数据也会汇入雄安的城市大脑,实现堤防的智能化,有效提高精准性。
依据雄安新区的要求,在设计环节,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工程项目就建立了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创建建筑、结构、机电等工程专业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仿真施工以及工程量核算,帮助优化方案,实现工程建设的可视化,避免设计缺陷、减少设计变更。
项目业主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设计的要求贯穿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各个项目设计、建设、运维的全过程。和其他项目一样,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的所有数据信息都纳入到雄安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管理平台中,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工程数据信息的数字化,让整个工程建筑活起来,为雄安的数字城市建设打下基础。
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大堤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
与以往功能单一的防洪大堤不同,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将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在防洪治理上强调绿色发展、园林生态,力求将大堤与新区自然景观和谐交融。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工程部技术员安伯平告诉记者,待到工程全部完工后,除了堤顶路及结构物,工程其余部分将被148.99万平方米的植被覆盖。
“三段多点,五线串珠”,正是对白沟引河右堤防洪治理工程(二标段)项目整体设计结构的精炼概括。
所谓“三段”,指的是整个项目由北向南分为智慧涵养林段、休闲风景林段以及都市休憩林段。所谓“多点”,指的是由北向南除了长河水韵(生态科普功能)、花开锦绣(城市门户功能)、旭日晨曲(滨水游憩功能)三大特色景点之外,还会依据不同环境设置多个游憩小节点,丰富白沟引河沿线游览内容。
而“五线串珠”则是车行道、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探索道五类道路在白沟引河右堤绿地内实现贯通,串联起沿线各个大小节点。
安伯平告诉记者,这也是起步区生态防洪堤要修成缓坡的原因之一,缓坡上的植被容易存活,在平时,这些绿地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在汛期,植被的根系可以有效保护堤坝,减少流水侵蚀,起到护岸的作用。
“按照工期安排,10月份我们将开始铺设堤顶路,并进行绿化工作,那时的大堤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安伯平说。(河北日报记者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