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陈列馆推动抗大旧址村红色文化共建共享
让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
7月21日,观众在邢台抗大陈列馆参观。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邢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7月1日重新开馆以来,经过预约、限流等措施,每天参观人员都在千人左右。
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邢台浆水一带办学。前南峪是抗大总校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抗大在这里度过了两年零三个月,培育出8700多名抗日将士。除了前南峪村,其周边不少村庄都有抗大旧址。抗大陈列馆馆长杨树说,经过调研、考证,今年4月开始,他们重点围绕安庄村、寨上村等9个抗大旧址村,推动实施抗大红色文化共建共享。
“这些抗大旧址如果得不到及时挖掘、保护,将来很可能湮没在历史烟尘中。”杨树说,分布在山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星星点点,但因其具有唯一性,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设法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进而成为这些山村的‘名片’,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邢台市信都区为此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抗大)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区直部门和乡镇精准包联,实施分包建设机制,坚持修旧如旧、维持原貌的原则,加大抗大旧址点位打造力度。抗大陈列馆负责谋划、包装、布局,充分挖掘遗存内涵,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面,让红色文化资源反哺革命老区。截至目前,9个抗大旧址村红色文化共建共享推进顺利。各个抗大旧址村不仅设计好了闭环式的旅游线路,还环环相扣,彼此互通,串珠成链,现已初步形成由过去抗大陈列馆“一核红”,向浆水镇“全域红”拓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
同时,抗大陈列馆还提前谋划开展“抗大学员口述记录历史”活动,近4年来辗转29个省(市),行程2万多公里,整理了120多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和9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目前正组织人员抓紧整理,计划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前后进行临时展出,并最终出版成册。此外,抗大陈列馆还将于7月下旬、8月上旬举办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