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围绕“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这条主线,重点以培育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承载能力为抓手,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政策环境和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着力做大做强技术转移主体,着力畅通京津廊技术转移通道,着力突破制约“产学研用资”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技术转移系统,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
政策引领,夯实完善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1+4+N”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廊坊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30余项涉及20个方面200余条富有力度、导向鲜明、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力促重大科技成果在廊坊市落地转化。2019年全市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2244项,技术交易总额达137亿元,其中吸纳域外特别是京津的技术合同额达45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突出重点,强化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集中精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创办一批、挖掘一批、孵化一批、引进一批,搭建“个转企、小升高、高改股、股上市”成长阶梯,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壮大。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911家,通过国家级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全省第三。通过创新主体的不断壮大,实现世界最大的钻机(华元HY-9800型钻机)、全球唯一物理法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久智科技)、中国首条全柔AMOLED量产线(云谷固安)等一大批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科技成果。
拓宽渠道,全方位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孵化产业链,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6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建设了以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等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基地27家,基地内注册企业800余家,累计引进科技成果和企业近千项(家),其中来自京津的企业和成果占一半以上。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农业科技园区3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实现了10个县(市、区)全覆盖。科技园区成为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聚集地,汇聚了全市40%以上的科技平台和科技型企业。全市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总数达到61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64家。(记者杨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