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宣布开放早市地摊后,一些黄金路段开始出现摊位坐地起价的现象。健康路一开始招商时,一个摊位的费用是每月20元,现在是800元。有的摊位租赁者把摊位以3000元的价格转租给其他商户,一个月轻松收入2000多元。在另外一个街道,负责摊位租赁的工作人员称,一个摊位每月的管理费3000元。(据和讯网6月1日报道)
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各地纷纷为“地摊经济”松绑、助力……在此情形下,3000元的摊位费显得格外刺眼。
有人表示,价格的高低不同是市场调节行为。摊位是稀缺资源,卖出高价符合经济规律。这种观点看似理直气壮,实则经不起推敲。
当地市民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服装市场的门面房10平方米,每天营业10多个小时,物业照明空调卫生都包括,每月租金1500元左右;一个地摊6平方米,每天营业3小时左右,什么服务都没有,特殊天气还不能出摊,却需要3000元的摊位费——摊位费大大超过铺面租金,就算物以稀为贵,也不能贵到如此离谱、有违常理的地步吧?
“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等要求。城市周边的农民,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经营者,没有经济实力进驻商场和写字楼,摆摊创业就成为最现实的选择。一个个摊点,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维系着一个人乃至一家子的衣食住行。“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助力“地摊经济”发展,已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既能为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更能释放“地摊经济”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刺激居民消费和经济恢复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巨大能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
摊位坐地起价,摊位费畸形上涨,看似眼前得利,实际上增加了买卖双方的经济负担,打击了很多人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制约、阻碍了“地摊经济”的发展,背离了相关政策的本意,消解了这些政策的温暖。报道中提到,面对高昂的费用,很多人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跃跃欲试兴奋的心好像被一盆冷水劈头盖脸泼下来。这种情况下,“地摊经济”还怎么发展?其中蕴含的独特优势和巨大能量还如何发挥?
“地摊经济”体现了城市的烟火气,也是观察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容得下一个个摊点,为普通人留下一份生计和自由,也为一座城市留下不可替代的独特记忆。
“地摊经济”更好发展,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增加摊位供给,也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打击趁机炒高价、倒手转租等投机行为。这样,就能让城市的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出有力注解。(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