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明河北|文明祭祀,让这个清明节更“清明”

2020-04-03 02:10: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清明节期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推出“代祭”服务,代为烈属祭扫,表达缅怀之情。图为工作人员为烈士墓献花。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摄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今年清明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如何文明有序开展清明节祭扫、寄托哀思?

在线祭扫、集体代祭、预约现场祭扫、家庭追思会……清明节将至,我省各地倡导移风易俗,大力推广文明祭祀模式,鼓励民众采取鲜花祭扫、“云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进行祭祀,寄托哀思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

追思故人,推出代客祭扫服务

向烈士墓敬献花篮、擦拭墓碑、三鞠躬致敬、默哀……3月31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30余名这里的工作人员,通过庄严肃穆又简洁的方式,代替烈属祭扫,向烈士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在烈士墓区,工作人员代表烈士家属向烈士敬献花篮,表达缅怀之情,并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向烈士家属全程直播祭扫过程。

“感谢陵园的同志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你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很温暖……”由于疫情影响,烈士班志诚的家属班春林无法到现场祭祀,他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观看陵园工作人员代祭过程后,很感动,通过微信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

“清明节是祭扫高峰期,今年为保护市民身体健康,我们取消了公祭大会,通过集体代祭扫的方式,为未能前来的烈属提供精神上慰藉。”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信息科科长苏泊说。

据了解,今年清明节期间,全省各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依托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户网站和中华英烈网开设的网上祭扫专栏,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向外界展示与烈士有关的史料事迹,直播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开展代为祭扫英烈活动。

疫情未走远,文明祭亲人。近日,省民政厅印发通知,全省各类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继续暂停祭扫服务,对确因特殊原因提出实地祭扫需要的,可提供代理祭扫、远程视频等服务,满足合理需求。

日前,南和县三思乡西北部村的陵园内,一场“云祭扫”正在进行。

低缓的音乐声中,一束白菊敬献墓前……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志愿者代替远在广东省打工的本村村民要现科为其父亲进行了祭扫。“通过预约服务,让我用这种方式,向父亲表达了追思之情,这个清明更‘清明’。”要现科说。

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阻不断亲情。清明节期间,邢台市开展免费代理祭扫,全市各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在4月4日至6日由工作人员通过免费敬献鲜花等方式,为墓园内安葬的逝者亲属进行代理祭扫活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推出免费代客祭扫服务,帮助无法亲自祭扫的市民传递思念,让温暖与爱延续。

3月31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正在擦拭董振堂纪念碑。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摄

网上祭祀,“云端”寄托哀思

4月1日,临近清明节,石家庄市民张文斌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回家祭祖。“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关于‘云祭祀’的新闻,便通过微信公众号‘燕赵生命文化’,为已逝世的爷爷创建了祈福馆。”

“祈福馆页面古典凝重,上面贴着逝者的遗像、姓名和生平介绍等,进入祈福馆后还可以对场景、背景音乐等进行修改,很温馨。”张文斌说,“看着爷爷的照片,听着怀旧温暖的背景音乐,通过献花、点烛、祈福留言等寄托哀思,很有感触。”

建馆之后,张文斌还把专属的“二维码”分享给同样因工作不能回家的姐姐。“工作原因,每逢清明节、重阳节,我和姐姐总是不能回家祭拜先祖,‘云祭祀’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满意的情感寄托方式。”

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推出免费“云祭扫”服务,市民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燕赵生命文化”,创建属于逝者的个人祈福馆,可以通过向逝者献花、献果、祈福等方式寄托哀思。截至目前,在“云祭扫”服务器开通后,已有市民为2021名逝者建立个人祈福馆,寄语、追思等留言信息达19.5万余条。

别样的祭奠,同样的缅怀。这个清明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云祭扫”的行列中,倡导和推广这种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方式和理念。

日前,乐亭县毛庄镇毛庄村百岁老人张氏因病去世,远在非洲执行援助任务的毛立杰接到外婆去世的消息,心情无比悲痛,但使命在身,不能回国参加葬礼。该县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火化前,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形式,让毛立杰从万里之外看到了外婆敛妆后的慈祥面容,让他在大洋彼岸目送老人最后一程,了却他的一片孝心。

疫情防控期间,乐亭县动员丧属告知远在他乡的亲人,尽量不要赶回家中奔丧。一位在天津工作的乐亭籍人士,在获悉亲人离世后想自驾回乡,在亲戚的劝说下忍痛未归,通过视频连线完成了告别逝者的仪式。

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今年清明节期间,全省各殡葬服务机构积极推行“互联网+殡葬服务”,推广网上祭扫等在线服务,开通殡葬服务机构移动客服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鼓励群众通过网络祭扫、代理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活动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

挖掘内涵,让“云祭祀”成为祭祀常态

“云祭祀”不仅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祭扫方式。在不少人眼中,“云祭祀”满足了他们“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但对于多数人来说,网络祭祀显得还有些遥远。

家住秦皇岛市的张先生,通过“秦皇岛祭祀网”,为逝去的爷爷注册“网上纪念堂”,足不出户为爷爷在线祭扫。“这个‘云祭祀’平台很好,通过网上纪念馆,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既能寄托自己的追思和感怀,又环保安全。”

张先生把链接分享到家庭微信群,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网络祭祀虽然体现了孝心,但总感觉有点虚,不能当真。”

“网上祭祀推广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观念的阻碍。”有专家认为,在传统观念中,祭祀就应当是前往先祖的墓碑,献上祭品,烧些纸钱,再磕个头。“在墓碑前睹物思人,情达意至,才能感受到家族血缘关系,而在网上,这些场景都不复存在了。”

“其实,祭祀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价值的核心,只要价值观不变,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作为一种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云祭祀’应当被大力提倡。”专家们建议,要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让“云祭祀”成为祭祀常态。“不拘泥于‘烟熏火燎’的传统祭祀形式,积极适应网络‘云祭祀’新风尚,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对此,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也有相同看法,“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不到现场的网络祭扫、隔空祭扫现象,应该会有明显的增多。通过倡导‘云祭祀’,让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之情代代相传,让人们在对亲人的追思缅怀过程中,进行更多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