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交通系统安上“眼”“耳”“鼻”“口”
雄安智能交通:全局响应 全程服务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雄安新区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智能设施、决策监管、出行服务等领域,统筹设计、分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示范应用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
智能交通系统究竟“智”在何处?又将如何在新区得以实现?对此记者采访了雄安新区交通专班相关专家。
智能交通设施:给交通系统安上“眼”“耳”“鼻”“口”
未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以引导交通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智能交通系统指的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以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要实现搭建智能交通系统,首先要从设施层面入手,如果把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的话,那这些智能交通设施就是他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只有具备了健全的感官,智能交通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现在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以视频为例,存在流量监控、安全监控、违章监控、行人监控等各种设备,以往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是独立布点,自成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效率并不高。未来雄安新区的智能交通设施就要解决这一问题,把这些设备进行整合管理。”深圳交研中心副院长高永介绍,新区将出台智慧道路设施建设标准,以明确智慧交通设施布设原则和功能要求,统筹智能设施与新建道路同步实施。
具体来看,新区将率先在新建成区域推进多杆合一示范应用,也就是说未来新区的道路上将只保留智慧路灯杆和智能交通杆。
“多杆合一在深圳等城市已经有了相关的实践,将路侧所有智能交通设施整合到路灯杆和交通杆等两类杆件上,可以节省30%以上杆件,这样做不仅集约、经济,同时还可以兼顾道路景观的要求。”高永解释道,除此之外,未来新区还会把网联车相关设施整合到杆件上,并率先推进网联车功能在容东片区的示范应用,实现工程车、公交车、公务车的联网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