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调查|河北:这个春天里的别样农忙

2020-03-19 05:29: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日清晨,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驾驶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出发,准备进行春耕生产。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智慧应用多 科技来助力

3月6日,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麦田里,藁城区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2台自走式打药机一字排开,正在为小麦进行“一喷综防”作业。

场面非常震撼。

因为这种比普通拖拉机高出不少的打药机,喷幅能达到12米。也就是说,打药机喷过去一趟,能覆盖12米范围内的植被,还比人工作业喷得更匀称。

春小麦“一喷综防”管理,主要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合农药。对于小麦接下来的生长,这个时期非常关键。

在种植户中,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农业种植统防统治经历了“海陆空”三个发展阶段。

“海”指的是人海战术。以前种粮大户雇人打农药,2壶药打1亩地,8元一壶,一亩地成本是16元。承包的地越多,雇的人就越多。

“尤其现在疫情期间,打药机大大减少了多人下地干活的情况。”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和宾说。

“陆”指的是打药机,刘和宾购置的打药机服务农户时,一亩地只收5元。农户一算账,合算。这也是他一年小麦、玉米两季,能作业15万亩地的原因。

而去年,刘和宾已经把智慧农机升级到了“空”:购置了6台无人机,“打药机和无人机的作业成本、效率差不多,一天都能作业600多亩地,但是小麦长高一点,打药机作业条件就不如无人机好了。”

刘和宾尝到了智慧农机的甜头,不断升级改造手里的机器,这不,打药机上新配置的装置,能在手机上实时看到这台机器所在位置、一天的作业量。

无人机作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今天,我们一组安排俩飞手,一天就能完成几百亩地的喷洒作业。”范立涛说。

两台无人机嗡嗡响着启动了,在地头飞手的操作下,嗖一下飞到几十米外的地界另一头,在空中来个漂亮的拐弯后,细密的雾气就顺着飞手操控的路线均匀喷洒下来。

“20多分钟能喷洒10亩地。”范立涛说,这还不是最先进的,最先进的设备带有测绘机,先期对田间的电线杆、树木等障碍物绘制成图,再制出路线,不考虑温度的情况下,能实现24小时作业。

赵县北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有20多名机手,12名主飞手,在春耕期间,要完成3.5万亩土地的除草剂喷洒作业。早在春节前,合作社就采购了足量的农药,采集了村民需要托管的农田信息,所以,春耕时节,农户坐家里打打电话,范立涛这边就把活儿干了。

类似的智慧农耕机械,在农村已经比较常见。

临城县石城乡寺庄村,菜农们用上了白萝卜播种机。以前,这是纯靠手工播种的农活儿。双行精量播种机绳带掩埋深度较为一致,播种效果更好。1个小时能播种3亩地,相比传统的人工播种,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

南宫市薛吴村乡李张凡村今年用上了新型旋耕机和卫星平地机,500多亩地的平整作业只用了13天。

以前旋耕作业存在土表高低不平、旋耕深度不齐的问题,后期需要大量人工平整,极易造成人群扎堆。通过车载移动卫星基站和车载控制器实时监测,促使旋耕深度和土表高度误差小于2厘米。

石家庄周边县市的蔬菜大棚里,熊蜂从蜂箱里钻出来,翅膀一展就奔着西红柿花去了。蜂授粉替代了人工点化授粉,一棵柿秧上长出来的果子大不一样:结出来的果子可溶性固形物要比人工授粉多得多,同样体积的西红柿,重量也要大,长出畸形果的概率也低。“除了类似的微生物源农药,大棚里还大力推广了很多植物源农药,这个季节正在运用。我们不光追求产量,还要看质量。”师建华说。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