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关注|河北:科学调节为紧张情绪“松绑”

2020-03-12 05:33: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怎样疏导孩子情绪?

尊重孩子需求,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儿子在家总是不听话,不按时作息,也不锻炼身体,早上不起床,不吃早饭就开始上网课,我和他爸爸怎么说也没用……”2月26日,石家庄市民李女士在热线电话里向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一通抱怨。

原来,最近李女士跟丈夫与上初中的儿子关系很紧张。他们怀疑孩子晚上偷偷跟网友聊天,而孩子根本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延期上班,难得增加的亲子时光反而让一些家长不知该怎么把握。”省心理干预协会副会长石聪欣介绍,疫情改变了家庭生活方式,亲子相处时间变长,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矛盾冲突。

“孩子青春期时,思想开始变得独立,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管制,孩子非但不听,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石聪欣建议,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此外,石聪欣还建议,疏导孩子情绪,家长应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无序、无助、过度反应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习时间管理并以身作则。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陪伴孩子,通过玩游戏、做手工、共同阅读等亲子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分享信息或者回答孩子关于疫情的疑问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

“在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很重要。”石聪欣强调,当孩子出现一些对疫情的紧张、对生活计划被打破的不满等情绪时,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一线救援人员如何自我调整?

及时疏泄情绪,寻求心理援助

“我已经失眠好几天了,情绪特别不好,心里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日前,刚交完班的石家庄某定点医院的护士李雪莉(化名)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着自己的状态。

轮班进入病区后,李雪莉出现了头疼、失眠、易怒等症状,同时,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在独处的时候容易情绪失控。“最近情绪不稳定,身体状态不好,也不敢告诉同事和家人,怕他们担心。”李雪莉说。

钱永霞表示,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但由于职业要求,负面情绪不能表露,时间一长会产生“情绪劳动”现象,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身心损耗。

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工作时间明显延长,以及多重防护带来的各种不便,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一线救援人员如果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不要因此内疚,而应理性接受,积极调节,及时疏泄情绪。

钱永霞建议,一线救援人员可以掌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心理建设方法来自我调节,如自我安抚、肌肉放松、意念关照等方法。同时还可以寻求朋友和家人支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家人或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发几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状况,获得他们的鼓励和安慰。

一线救援人员遇到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出言不逊,要理解,但不要过度苛责自己,以免陷入负面情绪。如果无法自我调节,一定要及时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持理性的心态非常重要。”钱永霞提醒,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河北日报记者卢旭东)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