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华北烈士陵园祭奠爷爷董振堂——
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董振堂(1895—1937),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26年9月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牺牲。 董振堂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红5军团总指挥,红5军军长,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月20日大寒节气,石家庄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雾霾也散去了。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今年已经76岁的董乃煌老人带着爱人武建华一起来陵园祭奠爷爷董振堂。2020年1月20日是革命先烈董振堂牺牲83周年的日子。
全家人2011年清明在陵园祭奠。
红旗勋章 铁流后卫
天气有些冷,董乃煌和爱人先后祭拜了爷爷董振堂的纪念碑和塑像。“快过年了,每年春节和清明前我们都会过来。清明和春节还要回老家祭拜爷爷。”董乃煌这样说。
“马上就是万家团圆的祥和春节了,这样的日子,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尤其值得我们怀念。1月20日是董振堂烈士牺牲纪念日,我们陵园有董振堂烈士的塑像和纪念碑,烈士的事迹需要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需要后人们聆听和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世代代相传。”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文物科科长、文博研究馆员娄月告诉记者,“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红旗勋章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授予的勋章。被誉为红军长征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就是红旗勋章的获得者之一。”
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等人率领17000多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国民党军第26路军加入红军队伍之中,极大地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起义前董振堂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73旅旅长。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
董乃煌说家里一直悬挂着爷爷生前留下的惟一一张照片,照片下的小红盒子里是一张红旗勋章的照片,勋章的实物则一直没找到。
据悉,红旗勋章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枚勋章,也是当时红军的最高军功章。1932年12月14日,董振堂荣获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当时红一方面军实际只有两万八千多人,那么董振堂的部队就基本上相当于中央红军三分之二的兵力,这个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娄月说,朱德之孙朱和平曾这样评价董振堂。“看清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终能为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在董振堂事迹纪念馆,董振堂手书的心路历程里有这样一句话。
1932年,董振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
董振堂先后率部参加过许多著名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
长征时期,董振堂率领红5军团担任长征断后的重任,面对几十倍的敌人,多次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去年我参观了湘江战役纪念馆,特别难过,那么多红军将士牺牲了,心情非常沉重。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渡江机会,换来红军主力的生还,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娄月这样说。
董振堂的儿子儿媳2016年向陵园捐赠烈士证复印件。
这个故事是在讲董振堂
史料有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为了让一位怀孕的女战士顺利分娩,董振堂命令部队拼死顶住敌人进攻最终保住了女战士母女平安,当时为此还有战士闹情绪:“为了一个女兵生孩子,咱们值得吗?”这个故事董乃煌打小就听父亲董用威讲过。面对战士的质疑和不理解,董乃煌说:“我爷爷就说我们现在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能过上幸福生活吗?”
当董振堂爬雪山、过草地征战在长征路上的时候,其子董用威随母亲和家人生活在老家新河。董振堂年轻时离家在外求学,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过北伐。董乃煌听父亲董用威讲,大约1928年底1929年初,爷爷接太爷爷、太奶奶、奶奶和父亲到驻军所在地住了一段时间。爷爷时任西北军13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生活非常俭朴,吃饭最多两菜一汤。看到师长家属来了,勤务员就问是否要多加几个菜,爷爷说不用了,加些干粮就行了。给奶奶添了几件衣服,都是细布(就是机纺棉布)。那时穿绫罗绸缎的地方官太太看到后就说师长太太穿细布太寒酸,爷爷说这就不错了,在老家都是穿自己纺的粗布。
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自己积攒的3000块银圆交了党费。他说:“我是党的人,一切也都是党的了。”
董振堂一心跟党走的信仰是十分坚定的,他的两儿一女深受他的影响,三个人都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都是共产党员。
董振堂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1937年1月,董振堂率3000多名将士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率领的2万余人包围在了甘肃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牺牲后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追悼大会,深切悼念坚贞不屈的无产阶级英雄。毛泽东对董振堂和红五军团作了极高的评价,曾满怀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牺牲的消息,儿子董用威和家人直到几年后才知道。
抗日战争期间,董振堂老家被日军占领,日军多次到家里搜查,要把房子烧毁,一家老小逃难到安徽,隐姓埋名,用的是董振堂母亲的赵姓。
董乃煌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也姓太姥姥家的“赵”姓,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从安徽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政府给他改回“董”姓。
“我去过甘肃高台,爷爷牺牲的地方,我从那边捧回了两抔土,和爷爷的照片一起在奶奶去世后与奶奶合葬了。”董乃煌说。
董振堂牺牲后,马步芳下令把董振堂等将领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高台城楼示众。太多将士一起牺牲了,烈士残缺的尸体也找不到了。
红旗勋章基本形状是五角形,虽然各纪念馆的馆藏中都没有这枚勋章的实物,但是英雄的事迹无一不体现了勋章背后的壮烈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想到爷爷,我就想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别人的勋章是挂在胸前的,我爷爷的勋章是在我们心中呢,我们会一直传承下去。”董乃煌这样说。(燕都融媒体记者 蔡艳荣/文 杨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