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走笔
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质量。
在省长许勤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1.62%;创新主体数量猛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0家以上,总数是三年前历史总和的3.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
这样的成绩生动展示了我省推动创新发展的新成效,也反映出我们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取得的新进步。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系统集成能力”。事实证明,把各种有利的要素和资源集成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成果自然会大量涌现。这两年,我省深入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等活动,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一项又一项改革,不断为创新松绑,一个又一个举措,不断为创业加油,有效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竞争力。
比如,大力推进国家、省、市级“双创”示范基地平台支撑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双创”示范基地达到125家,其中省级以上达到40家。再如,2019年,我省落实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到10年……种种改革举措,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激励着更多人才和市场主体逐浪创新大潮,助力河北爬坡过坎、转型升级。
创新像深埋于地下的种子,把政策的水浇透、把制度的肥施足,才能促进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后,继续释放创新潜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依然必须不断在优化创新环境上下功夫。
好的改革举措,能够形成促进创新的正向激励。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等,都是鼓励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巩固拓展“双创双服”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深入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不断健全科技改革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能进一步激发创新潜能,激活创造因子。
要创新,就不能闭门造车。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能够大量吸引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夯实加快创新发展的基础。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广泛聚集科技创新资源,特别是更多更好承接京津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就能把创新的“朋友圈”越建越大,在开放合作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
土沃花更艳,桐茂凤自来。正如一位省政协委员所说:“近年来,河北支持创新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河北的“高质量发展之舟”一定能行稳致远。(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