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吴桥杂技节的金字招牌愈加熠熠生辉
——来自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思考
10月25日晚,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开幕。本届杂技节邀请到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30多个节目参赛,共设金狮奖3个、银狮奖5个、铜狮奖7个。图为开幕式现场。 记者耿辉 田瑞夫摄
11月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沧州完美落幕。这场为期14天、云集世界18个国家顶尖杂技艺术家、共计演出近百场的盛大赛事,在石家庄、吴桥、沧州三个会场举办,向观众展示杂技艺术的“技”与“美”,吸引了世界目光聚焦河北大地。
跨越32年时光,吴桥杂技节一路走来,傲视世界的“东方杂技大赛场”,已然从单一赛事向多元平台转身,在发展和繁荣世界杂技艺术的同时,促进中外文化、经济、产业交流合作。如何让吴桥杂技节这块金字招牌愈加熠熠生辉?如何让杂技节文旅融合之路走得更加稳健?……挥手告别之际,亦是深入思考的开端。
在传承中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效对接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与创新。对于杂技而言,创造与创新实属不易,对于中国杂技艺术领域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家级文化节庆活动吴桥杂技节来说,如何推陈出新更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话题。
本届杂技节期间,人们对来自18个国家的世界水准的节目给予高度评价,其高超的技术难度,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叹为观止。与此同时,有专家也表示担忧: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避免“千人一面”,办出吴桥杂技节自己的特色?
事实上,尽管每届吴桥杂技节在节目遴选上都下足了功夫,但还是有些老观众拿到节目单后,认为杂技节目虽然惊险好看,但缺少创新,许多节目新鲜感不强。
的确,雷同的事物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本届杂技节上,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是极具创新性的节目,比如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团的《夜光空中飞人》、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和沧州杂技团的《“凌云狮秀”——流星》等。
“杂技的表演样式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教务处主任王洋认为,要研究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让杂技艺术跟上时代和世界杂技发展的节拍,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进行有效对接。在他看来,杂技的发展不是说运用了声、光、电就等于时尚,而应将传统杂技节目用时代语汇进行诠释。“但杂技的本体不能动摇,这才是根”。
“杂技节目的发展要朝着‘更难更美更新’的方向前进。”广州长隆集团演艺管理部阮敏认为,创造出更好的演出节目、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经受市场的检验、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是众多文艺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曾考察过世界各地的杂技赛场,每个赛场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其独有特色。”阮敏举例,比如今年俄罗斯“偶像”马戏节,全部节目都是围绕俄罗斯特有的文化底蕴来挖掘和展现。
毫无疑问,文化软实力是世界各地最强大的个性和潜力。
本届吴桥杂技节执委会主任、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称,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准确说法应该是:只有保持并突出民族特色,在全球化的今天才更具有竞争优势。
以吴桥杂技节为桥梁,世界各地的杂技艺术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通过杂技节,各民族文化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使自己民族的文化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构成。借鉴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文化,也必须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中。
“我们的杂技发展曾走过一段弯路,凡是国外先进的拿来就用,导致一些节目不中不洋。”安徽省杂技团副团长董涛认为,任何艺术门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从世界艺术之林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以求得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但在借鉴吸取过程中,要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全盘“拿来”和“照搬”,也不能“拼凑”“掺和”。
多元化惠民,杂技节是“人民大众的节日”
10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首场杂技社区惠民演出在省会万象天成举行。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的杂技团体带来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记者 田瑞夫 摄
节庆活动的主体是群众,群众的广泛参与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节庆氛围,这是节庆活动生机勃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以何种姿态面对群众,如何提高群众对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成为重中之重。吴桥杂技节的主题是“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杂技节期间,举办国际马戏嘉年华、公益专场、惠民演出等活动,让世界一流杂技艺术走进百姓,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2年来,吴桥杂技节努力创造大众与现代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全力搭建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台,让杂技艺术真正回到百姓身边。从“低票价”“公益专场”到“进社区进景点演出”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但是百姓的参与度能否再扩大?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杂技之美,让杂技真正走进百姓生活,石家庄除国际马戏嘉年华演出外,万象天成、河北博物院迎来杂技惠民表演。沧州坚持“融合、惠民”的原则,11月3日至6日晚在沧州体育馆举办4场世界杂技精品惠民展演。在“杂技之乡”吴桥,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活动。这些活动坚持面向大众,走进社区、景点、广场和校园,举办杂技传承主题展演、杂技娃娃校园秀、民俗文化表演、杂技节精品参赛节目展演等,让杂技盛宴惠及更多百姓。
此外,为了让更多群众走进场馆,本届杂技节开设了公益专场演出,邀请劳动模范、地铁建设者、公安干警、环卫工人等一线代表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表免费观看。同时,采取现金补贴、折扣等形式对石家庄市民购买演出门票给予直接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居民对于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比如,观众可以通过省会文化惠民卡购买杂技节演出门票。杂技节期间,河北艺术中心100元以下惠民门票占总票房四成,马戏嘉年华演出80元以下门票占七成。在沧州举办的闭幕式等演出活动,也以低票价惠民。
“有了文惠卡,我们工薪阶层也能走进剧场,看上世界最高水平的杂技演出。”10月26日晚,带着外孙看完杂技演出的石家庄退休教师王先生难掩兴奋之情。他告诉记者,自2018年他和老伴办了省会发行的文化惠民卡,每年都要走进剧场看几场演出。“如果没有这么好的优惠政策,我们买票的积极性不会这么高,毕竟俩人看一场演出花500多块钱不是个小数。”王先生说,如果明年还有办理文化惠民卡的机会,一定让女儿女婿都办上一张,“文惠卡把文化演出票价真正降下来,让普通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杂技来源于民间,最终还需回归大众、反哺大众。让老百姓买得起票,看得起演出,才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杂技节当中来,才能真正把杂技节办成“人民大众的节日”。
“多年来,政府加强主导,一直在不断积极探索惠民形式的多样化。”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荣泉介绍,从第七届吴桥杂技节开始,推出了马戏大篷演出,低票价、高品质的马戏大篷很快成为吴桥杂技节赛场外最具吸引力的演出场所。从第九届吴桥杂技节开始,通过政府补贴推出一定数量的低价优惠票。从第十届吴桥杂技节开始,面向特殊群体开设了“百姓专场”“学生专场”等公益演出,同时推出走进广场联欢、走进社区等杂技亲民惠民活动。从第十六届吴桥杂技节开始,百姓可使用省会文化惠民卡优惠购票,惠民渠道从单一到多元,进一步拓宽。
回看来路,吴桥杂技节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赞助、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运作思路。但杂技节的亲民惠民模式依旧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如何加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的可持续发展是各方应积极思考的现实问题。
推动文旅融合,深度探索市场化运作之路
从单一的文化赛事到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吴桥杂技节走过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如今,每届杂技节期间都会举办国际马戏论坛、国际杂技商演洽谈会等活动,极大推动了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本届杂技节期间,文旅融合成为高频关键词,为杂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杂技商演暨文旅协作项目洽谈会,有利于推动优秀杂技节目走向世界,也为世界各地演出商提供了洽谈平台。10月26日,第八届国际杂技商演暨文旅协作项目洽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参展单位集中展示了各自的优秀节目。河北省杂技团的《车技》和《转碟》将赴德国柏林参加冬季马戏演出,沈阳杂技团、济南市杂技团的《炫彩车技》有意向参加2021年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沧州杂技团的《“凌云狮秀”——流星》将参加2020年西班牙金象国际马戏节、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际马戏节,以及在美国的商演。此外,美国瓦兹奎兹马戏团邀请俄罗斯的《婚礼——集体技巧》赴美国进行商演,英国演出商邀请加拿大、美国的《双人吊环》赴英国参加商演等。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延伸。本届杂技节首次邀请河北省知名旅游景点的代表参与。在正定举办历时一个月的国际马戏嘉年华活动,文化演艺与古城风采相辉映,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
“市县联合”举办杂技节的模式,为沧州和吴桥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早在本届杂技节开幕前,沧州和吴桥已经组织杂技文化公益演出活动,为杂技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1月2日至4日,吴桥杂技节分会场,组织杂技节国内外获奖节目展演。11月3日至6日,沧州体育馆开展4场世界杂技精品惠民展演。一系列活动为沧州和吴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拓展产业链条提供了发展动力。
“吴桥充分挖掘杂技文化旅游产业潜力,求新求变,潜心学习研究现代旅游发展理念和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积极创新杂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吴桥县委书记张长瑞介绍,多种举措推动吴桥杂技文化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张妹芝坦言,32年来,吴桥杂技节逐步发展壮大,见证和带动了我省改革开放繁荣发展。目前河北已形成集杂技教育、演出、旅游、节庆、道具产销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杂技文化产业体系。此外,吴桥杂技大世界是我国最早的杂技主题文化景区之一,丰宁中国马镇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草原杂技马戏主题公园,距承德避暑山庄五公里的承德隆承国际马戏大剧院也于今年9月开业。
以吴桥杂技节为起点,我省在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进行着多元化探索。但是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除了现有的国际马戏嘉年华、杂洽会和系列商演等方式外,如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带动省内相关产业发展与壮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
保加利亚斯蒂凡尼艺术公司总经理瓦尼塔·斯蒂凡诺娃认为,许多城市之所以成为著名旅游目的地,要归功于其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吴桥杂技节示范了杂技是如何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她认为,在全球各地旅游业的增长中,杂技产业占了非常重要且可观的份额。在未来几年,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将会直接刺激杂技与旅游业的融合步伐。
“杂技与旅游融合确实面临一些‘痛点’。文旅节目需要发展,市场需求量很大,景区都在力求讲述文化故事,但大多数杂技节目都是钻圈、转碟、草帽、柔术等组合而成,动作套路、技艺、节目类型千人一面。”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认为,文旅融合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相关产业主体加强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认为,杂技和旅游两者不仅创新发展的要求同样迫切,而且有着极其相似的精神内核。比如,杂技和旅游都是文化的载体,两者都是向外输出,两者的核心动力都是人。边发吉认为,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必须保持创新意识,不要僵化了思想、限制了想象、阻挡了眼界。“当今社会,集群化是很值得推荐的共同发展方式。像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正是因为做到了集群化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单就杂技自身发展而言,资本运作、管理、营销、市场开发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才能形成合力,也才能打造出杂技艺术的新辉煌。” (记者曹铮)
(本文图片均为记者耿辉、田瑞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