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着力推进多水联治和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
治水造绿建宜居生态之城
这是辛集市东部湿地公园鸟瞰图。 辛集市委宣传部供图
喜欢用镜头看世界的马双考,是辛集有名的摄影爱好者。
近半年来,他“恋”上了辛集东部湿地公园,隔三岔五就背着相机往那儿跑。
他的相机里,除了湿地的美景,更多的是清澈湖面上一群群嬉戏的水鸟。
总有人质疑:“湿地紧邻污水处理厂,那湖里的水也都是处理过的废水,真能引来水鸟吗?”
马双考却重复着一句话:“有图有真相,知道这说明啥吗?说明咱辛集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好!”
马双考所言不假。皮都辛集,也曾存在着牺牲环境质量的忧虑。但是,近年来,生态和发展双重考验下的辛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开展精准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多水联治和造林绿化扩面提质等生态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之路。
科技赋能,织一张空气质量监控网
辛集市空气质量监测反应指挥中心的成员马恩泽,最近成为一个大忙人,因为他要盯着指挥中心的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关注着每一家企业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
8月22日中午,指挥中心的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突然报警,系统传来的数据显示:位伯镇一家生产保温材料的公司生产设备已开启,但环保设备尚未开启,可能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马恩泽打开这家企业的在线监测曲线图,进行实时截屏,并当即将截屏图片通过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群,转给了位伯镇负责大气环境的工作人员张辰光。
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
“过去是巡查中‘偶遇’问题,现在是实时监测,随时发现问题,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马恩泽告诉记者,这套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市282家涉及空气质量的企业。
像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这样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辛集市还有4个。辛集市空气质量监测反应指挥中心负责人刘理宪介绍,他们在全市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典型村街、主要道路等关键部位设立了155个微型大气环境监测站;在15个乡镇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建立了中型大气环境监测站;在全市大田地块内,安装了34个蓝天卫士高清视频探头;与住建部门工地PM10视频监测系统实现了并网互动。此外,还有42台执法无人机集体作战,开展现场巡查排查。
在实现监测全覆盖和加快反应处置时间的同时,该市还建立了科学分析研判体系。“我们会对PM2.5、PM10以及温湿度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研判空气污染成因。”刘理宪说,他们还会结合重点企业长期监测数据、工艺流程,分析企业异常排放的特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多水联治,绘一幅碧波荡漾水墨画
不仅摄影爱好者马双考“恋”上了城东那片湿地,很多市民也喜欢到那儿游玩。市民李斌就是其中之一。
夕阳西下,李斌和爱人沿着湖边小路散步。“真的没想到,经过处理的废水,也能派上用场。”芦苇荡边,李斌看着清澈的湖面感慨道。
原来,东部湿地公园的北侧便是辛集市佳洁污水处理厂。整个湿地占地53公顷,水面面积8公顷,水源就来自这座污水处理厂。辛集市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服务中心主任张希新介绍说,从六前渠引来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开发区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被利用到这里,与这里的绿树成为一道景观。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还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已连续两年吸引来了白鹭等保护动物。
东部湿地公园仅是辛集市多水联治的末端。近年来,该市加大以水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2亿元,高标准实施地下管网、东部排渠、污水深度处理、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通过“治、排、净、蓄、节、引”多水联治,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排放。
实施多水联治,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告别了臭水明渠,建成了地下管廊,环境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指着湿地公园西面工业路,李斌告诉记者,地下管廊就在那条路下面。
在黑臭水体的治理上,辛集市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力推进工业路排渠、二分干渠、辛深排渠3条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完成了黑臭水体“清零”目标。其中,在工业路排渠黑臭水体改造中,投资6.4亿元,建设了10.5公里的集排水、电力、光缆等于一体的智慧管廊,将工业路明渠全部转入地下。
“辛集市境内水资源匮乏,打造海绵城市是我们城市的一大特点。”辛集市城建局城建科科长李存德说,他们坚持“渗滞蓄用”相结合,研究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在公园游园建设集雨池、集雨沟,在市区道路铺装渗水砖。如今,辛集的广场、公园和绿地就像海绵一样,不仅能吸水、蓄水,还能放水、排水。
还绿于民,建一座宜居宜业生态城
在辛集,妍园路花海和东部湿地公园齐名,都深受市民喜爱,并且它们都是在城市拆违还绿于民过程中打造而成的。
位于妍园路西侧的花海,北起市府大街,南至陈马庄村北,全长约1500米。漫步其中,不时有市民驻足观赏、拍照。
年过七旬的市民郭英民是这里的常客,而刚刚从辛集一中毕业的准大学生耿思柔和同学们是第一次来。
“快看,前面的花丛中还有风车呢,这里的景色真美!”耿思柔被这里的景色吸引。
“这儿原来是一片废弃、破旧的违章建筑。”郭英民给这群年轻人介绍着,“除了这个菊花园,前面还有串红园、郁金香园、月季园3个主题游园,一个比一个漂亮!”
沿着彩色沥青游园路一路向南,多种花草装扮起来的景观,仿佛让人置身花海。
“全市组织开展了全域大拆违和散乱污专项整治,对腾退出的土地除用于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外,全部按照复绿增绿要求进行造林绿化,共植树35万棵、5900亩。妍园路花海就是其中绿化的一处。”辛集市公路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权说,他们还在市区周边环城主干道上,高标准建设了以法桐、国槐、白蜡等风景树种为主的环城林带,做到了绿随路建、一路一景。
同时,辛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结合重点区域、主干道路拆违,谋划建设了辛中公园、明伦园等11个公园游园,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公园体系。
正是这一道道绿色屏障,使辛集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1.6%,下降幅度位居全省“11+2”第一;2018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24%,连续两年实现大幅下降。
随着“绿色红利”的不断释放,这座宜居宜业生态城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记者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