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论坛】常记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2019-07-16 05:29: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常记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谈之六

党的纪律规矩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线”,也是任何党员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更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安全线”。

1942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签发了一道“树叶训令”,禁止部队在村庄方圆15里之内采摘树叶,“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原来,由于日寇封锁扫荡,加上春天大旱,晋察冀边区出现粮荒,树叶便成了军民最主要的口粮。村庄附近的树叶部队摘了老百姓就没得吃了。为了保障群众利益,训令以布告的形式,张贴在每一个驻有八路军的村庄。几十年后,八路军老战士还清楚记得,当年他们每天要跑十几里的山路,到远离村庄的地方采摘树叶,山上的野果还不能摘,也要留给老百姓。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树叶训令”,是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生动注解,展示了我们党和军队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留下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一段佳话。

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长征开始前,党和红军就已经意识到长征中要赢得沿途群众的支持帮助,就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长征开始后,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纪律规定,强调“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在“第一军规”颁布地和红六军团长征“西征”誓师出发地湖南桂东沙田镇,至今流传着红军“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动人故事;在广东韶关南雄,红军战士们坚持住在祠堂里、柴房中、街道边、屋檐下,借群众东西及时送还,损坏了群众东西合理赔偿,使用的柴火油盐照价付款……

一条条具体而严格的纪律,一个个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实际行动,击碎了敌人的谣言抹黑,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这支部队的规矩真好”“这个队伍真了不得”。群众的赞誉,又转化成为红军挑担、带路、救伤员、打掩护的自觉行动,使得长征成为“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因如此,党的各项纪律也是为了发挥规范、约束、引领作用,以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关联着初心与使命、党心与民心,塑造着共产党人独特的气质与形象。一进驻西柏坡,中共中央领导就严格要求机关干部,绝不容许损害群众利益,哪怕一丝一毫也不行。警卫战士为保持院落清洁,打算拆掉院里的石磨和猪圈,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掉,将来群众还要用的;全国土地会议参会代表的马啃了老乡的树皮,刘少奇亲自派人核实,要求照价赔偿。群众过意不去,工作人员就买来树苗,帮群众补栽。

有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才有了“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深厚情谊,才有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科学论断。坚守初心,要靠信仰支撑,也要靠纪律规制。严格遵守纪律,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更应成为制定纪律的出发点,成为检验是否真正遵守纪律的“试金石”。

常记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里的初心,常记起“树叶训令”里的使命,以严明的纪律、严格遵守纪律确保初心不忘、使命不移,我们就一定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走向更远更光辉的未来。(周丹平)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