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从“垫底”到“榜首”的跨越——沧州渤海新区狠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纪实

2018-11-12 13:06:56 来源:环球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沧州市9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排行榜发布,沧州渤海新区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和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1天的成绩,名列全市14个县(市、区)(中心城区四区一县单独排名)第一。

好消息“接踵而至”,刚刚过去的10月份,沧州渤海新区又收获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4天。至此,今年前10个月,沧州渤海新区二级以上达标天数达到182天,同比增加8天;重度污染天数5天,同比减少7天;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9ug/m⊃3;、93ug/m⊃3;,同比分别下降16%、14%。

自2016年扭转了空气质量全市排名“倒数第一”的局面以来,沧州渤海新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直至跃升到“正数第一”,其背后,是全区上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整改契机,不遗余力推进环境生态化战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力举”。

沧州渤海新区“三问决策”民意调查平台显示,人民群众对大气环境满意率达到98⋅2%,较2015年提高了44⋅2个百分点。

“靶向”施策:依法治污“出重拳”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沧州渤海新区实事求是直面问题,秉持“零容忍”态度,立行立改,铁手治污,猛药去疴。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中铁公司二期焦化项目存在的问题,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先后15次召开会议、4次督导调研,并责成经发、环保、安监等有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先后立案处罚6次,处罚422万元,追缴排污费551.59万元,追缴环保税370.28万元,并移送公安机关对相关负责人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2018年6月11日,中铁公司二期焦化违规项目全面停产。为确保工作实效,沧州渤海新区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入住该公司,实行全方位监管,督促全面整改。对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启动问责程序,对环保网格化监管员孙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中铁公司二期焦化厂厂长张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与此同时,对违法建筑、非法堆场和“散乱污”企业频出重拳——整治违建、非法堆场9000多处,实现了露天堆场集中“清零”目标;对2017年排查出的南大港产业园区98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施治,关停取缔88家,整治改造10家,完成率为100%。

作为河北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沧州渤海新区项目工地鳞次栉比,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项目工地扬尘成为绿色发展的“顽疾”。

为此,立足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及扬尘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沧州渤海新区首创“368”机制,即规范设置“三个标准化图牌”,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和建设领域“八个必须”。

截至目前,沧州渤海新区港城区34个取得施工证的房屋建筑类在建项目中29个项目已实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目标,其余5个正在整改。同时,对城市规划区内闲置土地、施工工地全部设立高标准围档80万平方米;临时裸露土地一律覆盖防尘网,共建成钢结构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对28家企业因未按要求搭建防尘网、做好堆场苫盖和施工单位现场扬尘管控措施不到位进行了处罚,彰显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反向”倒逼:政企互动“护蓝天”

从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大道远远望去,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一片静谧。很多人以为“准是停产了”,而公司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其“秘诀”就是该公司实现了超低排放。

着眼落实沧州渤海新区环境生态化战略,沧州正元化肥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再提升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投运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50毫克,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35毫克,尘排放量由每立方米30毫克降至10毫克。

在沧州渤海新区,像“正元”一样把“绿色”当成“发展自觉”的企业越来越多。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16亿元在煤炭港区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筒仓群,实现了煤炭装运全密闭,彻底告别扬尘;投资335万元实施翻车机洒水改造项目工程,自主研发了一项翻堆线抑尘改造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和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在日常工作中,沧州渤海新区注重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先后投资7864.85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VOCs监测平台等系统建设、率先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监测示范试点项目、国家级有毒有害气体监控预警系统和水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项目,严格落实24小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环保天网”全覆盖。

由此,通过生态环保“倒逼”园区、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常态”。

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000万实施了“一厂一管”项目,保障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标;沧州港务集团投资6亿元建成了港区带式输送机管廊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试运行,一天可运输矿石、煤等散杂货7.2万吨,减少重车运输1800车次,极大降低了粉尘排放;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四家企业投资5.8亿元,全部完成8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沧州绿源水处理公司圣捷污水处理厂投资2.2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装置一套,中水回用水量达5000方/日;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进行环保治理改造,其中,投资约4.3亿元实施烧结机头脱硫脱硝升级改造,目前2、3#烧结机头活性焦一体化脱硫脱硝升级改造项目已投入运行,率先达到了河北省2020年执行的超低排放标准。

“正向”引领:创新发展“走新路”

既抓“当前”又谋长远,既对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又统筹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走新路”。

沧州渤海新区严格按照“六个更加注重”和“六个坚决不上”原则,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促使企业珍惜和有效利用环境资源,推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10月,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15个,同比增长70%。其中,战略新兴项目142个,占比达61.2%。装备制造项目达26.3%。

新机制成效凸显,新业态如火如荼。

作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市“全域旅游改革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按照全域是景区、全域出风景的理念,着力突出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建成景点21个,拥有国家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3个、通过国家3A级景区专家审定景区2个,创造了“重化工业区”变身“旅游胜地”的奇迹。

今年中秋节、“十一”黄金周假期,全区主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83.35%;旅游直接收入1423.48万元,同比增长128.95%,均创历史新高。

沧海文化风景区、东渡码头、恒大文旅城、世博欢乐园等一大批高质量、新业态、大规模的旅游项目加速建设,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人工内海和人工沙滩。仅中秋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局部开放的沧海文化风景区十里金沙滩接待游客达6.38万人次。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神华黄骅港务公司、沧东电厂海水淡化公司、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鑫海化工等规模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特别是以储运煤炭为主的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推进生态港口建设,通过压舱水回收,建设了人工湿地及工业旅游绿色观光通道。

位于港城区的东渡码头,前身是一个千吨级的煤炭码头,始建于1984年。随着沧州渤海新区的跨越发展,吞吐功能偏弱、环境较差的煤码头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投资1.2亿元对其进行转型改造,煤码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被改造提升为沧州市第一个海港旅游码头,也是河北省境内唯一一个专业旅游码头。

潜心逐“绿”而行,全力向“新”而动,不仅使“蓝天白云”成为萦绕在66万“渤海人”身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进一步叫响了沧州渤海新区“环境品牌”,激活了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今年前九个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0.5亿元,同比增长8.8%;全部财政收入106.8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新增市场主体6924户,同比增长10.3%;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3353户,同比增长17.9%。

责任编辑:苏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