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庄镇王尧京村东街,保洁员正在清扫作业。记者 王雅楠摄
□记者 张近情 王雅楠
农村环境卫生差,一直是困扰农村居民的一大难题。今年以来,献县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前全县500个村庄已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效果如何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整治环境卫生 旧貌换新颜
走在河城街镇东贾庄村的路上,记者看到村内干净整洁,距离适中的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路边,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家门口唠着家常。
“不怕你笑话,以前根本进不来我们村,车在前面走,后面全是土。那时候,路边都是各家各户的柴堆、垃圾堆,一下雨,没法走路。”70岁的村民韩凤菊说,“现在村里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天天有人清扫垃圾,环境好了心里也痛快了,咱也愿意在家门口坐坐,和邻居们聊聊天。”
坐在一旁的村民刁西珍笑着说:“以前家里收拾利索了,出门却找不到扔垃圾的地儿,现在出家门就能找到垃圾桶,走街转巷都舒心。”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我们村里配备了1名保洁员,29个垃圾桶。”东贾庄村党支部书记韩华志告诉记者,在垃圾清运的过程中,由于都是积攒多年的垃圾,处理难度大,有一片垃圾,运送了16车。
随行的献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高继华介绍,今年以来,献县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先后开展了“攻坚月”“提升月”“百日攻坚”活动。献县建立了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级工作体制,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部分乡镇、部门还开展了义务劳动,清运垃圾,植树绿化。动员群众,出工出力出劳,门外三包,在全面清除自己房前屋后垃圾杂物的同时,搞好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庭院。结合工商企业,对自己厂区、门店内外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部分大型企业出人、出车、出钱,积极参与全县城乡卫生集中治理攻坚行动。
目前,已有260多家乡村企事业单位参与城乡攻坚行动,人力物力折款110多万元。在全县3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以“整洁校园”为主题的校内外垃圾清理整治活动,清理消除垃圾1000多立方米,绿化美化校园1万多平方米。
创新方式 托管治理
为了下大功夫加强运营管理,献县坚持开放思维、市场手段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由北京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由该公司组建河北桑德驿路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运营项目,7月31日,完成全县500个村庄的托管运营。
为了加强对桑德环卫公司的管理,县城管局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并配备人员、车辆主要与桑德环卫公司进行对接协调验收推进情况,并对桑德环卫公司已托管的村庄进行清扫、保洁、清运等作业的督查。桑德环卫公司配备清运压缩车47辆,按照十户标准陆续发放240升与660升垃圾收集桶12900余个,按照百户标准配备环卫工1580余人。同时利用云平台技术以及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对工作人员、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查看车辆是否在规定区域内作业,人员是否越界,工作是否怠慢。环卫工人优先录用所属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贫苦户增收提供有效机会。
57岁的王树霞是王尧京村的一名保洁员,丈夫去世10年,儿子离婚,现在和女儿、孙女一起生活,生计较为困难。“村里照顾咱,让咱当上了保洁员,一个月给600元工资。以前村里脏乱差,刚开始干的时候很累,现在每天的工作量比最初少多了。乡亲们自觉性提高了,习惯了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了。”王树霞说。
记者在王尧京村幼儿园门口碰见接孙女的村民尚兴华,他告诉记者:“现在环境干净了,我们心里也亮堂了。村里大喇叭天天进行2次广播,提醒要保护好卫生。咱出门扔垃圾不再是往门口随便一扔,哪怕多走几步也要扔进垃圾桶里。”
健全机制 长期保持
高继华介绍,为了使整治成效得到长期保持,献县将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列入县重点工作大督查内容,5个督查组实施常态化不间断督导检查,每天一期《督查通报》,对行动迟缓、攻坚不力的乡村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另外,设立联合验收评估小组,对所发现正反典型全县通报,增强各乡镇追比赶超意识。
为进一步确保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开展,献县建立健全长效考核机制,对乡镇、桑德公司同步进行监管考核,由指挥部组织,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办法每月25日开展考核,根据与桑德环卫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按照最终考核得分对运营拨款进行相应扣除。
“我这一片管理着11个村,每天早起5点半开始转村,转到8点。哪里清扫得不合格,我会及时和保洁员联系。”高垒头村的环卫片长孔德平告诉记者,从一接手到现在,村里环境变化很大,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保洁员干工作也非常认真。
“献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动员干部群众12万人次、车辆20万台次,清运垃圾60多万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4100多处,绿化、硬化600万平方米,目前全县500个村庄已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生活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高继华说,下一步,将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的托管,让农村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运行,建成垃圾处理终端,全面清洁环境卫生,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