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笆斗杏儿,个大、皮薄、肉厚、汁多,出了名的好吃。如今通过互联网,不仅卖到了周边县市,还吸引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游客观光采摘。”日前,清河县陈村的陈书营指着自家的杏林向来往的游客推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可在两年前的这个季节,他的杏儿却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陈村自古就有种植杏树的传统,最早的几棵杏树有上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光杏树就有300余亩。陈书营七年前承包了50多亩杏林,原本想依靠笆斗杏脱贫致富,可谁成想丰产不丰收。
“过去卖杏,我骑着自行车驮着两个篓子在附近村里沿街叫卖,三分之一都卖不出去,笆斗杏出不了村,最后只能落在地里作肥料。”说起以往的经历,陈书营颇为伤感。杏儿成熟期短,需要大量人工采摘,没有销路,付不起人工费,更谈不上赚钱。望着树上串串红杏却挣不着钱,陈书营灰了心。
陈书营的经历是陈村所有果农的痛。
去年,清河县常务副县长樊英俊在陈村走访时,正是杏的成熟季节,果农们纷纷诉苦。“干部下基层,能给俺老百姓解决点实际困难不?我们这儿的笆斗杏出不了村,烂在地里。如果把这300多亩杏卖出去,俺打心底里感激你们。”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文“放了炮”。
“群众的难点就是干部工作的着力点。这杏儿,我们帮着卖!”樊英俊找来包村干部,大家商量对策。陈村地处清凉江岸,水清岸绿,果林较多,不仅有杏树、桃树、梨树,还有大面积山楂树,空气清新,风景怡人。如果用互联网作宣传,不仅能打开销路,还可以吸引周边县市区的人们来此观光采摘。
于是,樊英俊联系新媒体来陈村采风,自己也不断地推荐亲戚朋友来这里观光采摘。这下,还真起了作用,不仅引来了附近的游客,就连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游客都纷纷来这里观光采摘。去年,村里300多亩笆斗杏,10多天便销售一空,为当地农民增收上百万元。
现在的陈书营用微信销售发货,50多亩杏在短短一周内便卖完了。去年,他的收入增加了10多万元,他高兴地说:“多亏县镇干部给俺支招儿,有了这网络,手机一点,我们村的笆斗杏不仅出了‘村’,还卖出了县,卖到了大城市里。”
今年,陈书营又有了新思路,在杏园旁边支了口大锅,专做农家菜,让游客不光能游玩、采摘,还能吃一顿地道的农家饭。每天来他杏林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周六、周日多达二三百人,一天就能卖二三千斤杏。“我承包的果林,还有三年就到期了,照这个行情,我还要接着承包。”陈书营说。(记者闫立军 通讯员秀真、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