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守忠魂 矢志不移
——肃宁八旬老人曹颖守护烈士墓34载
清明节将至,肃宁县梁村镇北曹庄村北的四十八烈士墓前,杨树花开,草坪新绿。3月28日一大早,一位身着深蓝色单褂的老人走出家门,来到烈士墓前,深深地向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鞠躬。随后,他拿起扫帚,仔细清扫墓前的杨树花。
这位老人叫曹颖,是梁村镇北曹庄村人,今年89岁。34年来,他呼吁重修四十八烈士墓,默默守护着烈士英魂,传颂他们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48名烈士牵动老人的心
坐在墓碑旁边,曹颖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烈士们的事迹。1939年2月2日清晨,驻河间日军宫崎联队西犯肃宁,八路军120师716团第十连与之在北曹庄村一带展开激战,歼灭日军150余人,但八路军48名勇士也为国捐躯。
当年只有10岁的曹颖见证了北曹庄战役。“这些牺牲的战士没有留下姓名,也不知道是哪里人。”曹颖说,“我跟着乡亲们一起掩埋了烈士们的遗体。烈士们年龄都很小,破旧的衣服上沾满了鲜血,有的脸脏得看不出模样,有的口袋里装着掺了糠皮的谷面饼子和锅巴,很多前来掩埋烈士的乡亲们都大哭起来。”这也让曹颖终生难忘。
在烈士精神的鼓舞下,他长大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每次行动或训练,他不怕苦不怕累,捡重担挑,迎困难上,多次受到部队表彰。回到县里,他在县党史办公室工作,负责编撰全县抗战故事。
离休后,曹颖回村主动承担起守护四十八烈士墓的责任,至今已经坚持了34年。
曹颖指着四十八烈士墓旁边的一块墓碑告诉记者,北曹庄战役7年后,周边5个村的村民为了纪念这些烈士,自发集资为他们立起了墓碑。
“烈士墓最初只是一个土坟,每到雨季,我就特别担心大雨把墓冲毁。”曹颖时常因此夜不能寐,下定决心要重修烈士墓。为此,他积极奔走呼吁,在北京与原120师716团政委廖汉生将军取得了联系。1996年6月,廖汉生将军来肃宁凭吊烈士,之后政府重新修整了烈士墓,这让老人的心安了下来。
让英雄精神传承下去
为了让后辈们记住这些英雄,曹颖遍访有关部门与知情人,多方搜集史料,写成了《“老八路”烈士墓》,成为这段抗战故事的“专家”。
每年清明节,都会有来这里扫墓瞻仰的单位、团体和个人,无论人多人少,无论任何时间,曹颖都会全程陪同并讲解,有时一个上午就讲解五六场,中间顾不上喝水休息。通过他的讲述,人们深深地记住了烈士们的事迹。
“每讲一次,我都会激动地落泪。”曹颖用手抹了抹眼角,“这些烈士,牺牲时都很年轻,姓名也没有留下。从那时起我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把守护烈士墓当成事业,把宣讲英烈精神当成使命,曹颖入选了“2017年度感动肃宁人物”,县里还为他颁发了奖杯并授予“义守忠魂 矢志不移”的牌匾。
曹颖的老伴儿殷秀华告诉记者,现在年纪大了,3个孩子都让他们搬到县城住,“这老头是死活不离开北曹庄,就是要守在这里。”
如今,89岁高龄的曹颖听力越来越差,腿脚也不如以前利索了。但他矢志不渝:“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有人听,我就要继续讲下去,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