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改善生态环境
——河北省干部群众热议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意义
河北新闻网讯 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印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可贵,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具有引领性、示范性意义。连日来,河北省干部群众持续热议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意义。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中央要求、人民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地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久久为功、多措并举,自觉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更有活力。
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
8月5日,张家口市宣化区黄羊山主题文化园内,绿树成行,溪流涓涓,游客在绿荫间或游玩或采摘。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绿水青山一定能变成金山银山。”宣化区委书记张聪介绍,这里过去是寸草不生、风吹沙起的黄沙滩。经过十多年的生态治理,种草10万余亩,造林1000万余株,林草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为发展生态观光游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该区全力打好生态畜牧、清洁畜牧、循环畜牧三大攻坚战,如今宣化区已成为京西北首屈一指的畜牧业绿色生产基地和京津绿色肉蛋奶产品供应基地。
“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秦皇岛市切实践行生态立市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秦皇岛市环保局自然科科长李成海表示,要认真学习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带来的启示,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生态红线保护措施,确保红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研究和解决有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日前,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湿地公园内,成群的鸿雁自由翱翔。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从大气、水、土壤等入手,全方位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要学习塞罕坝人,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表示,将以“工匠心”提升渤海新区绿化水平,扎实推进绿化渤海新区大地行动,探索沿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模式,确保全区生态绿化实现大突破,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中作出新贡献。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
从迁安西高速口驶入钢城路,桥下万顷水面碧波荡漾,水上生态绿岛星罗棋布,桥北端附近,该市总投资15亿元的中唐·天元古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学习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事迹,对这句话的认识更深刻了。”迁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国强说,历经转型阵痛的迁安,必须更加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今年以来,迁安市全面做好“水城”文章,同时狠抓绿色家园建设,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昔日的“魅力钢城”正朝着“魅力水城”华丽变身。
“从地理上讲,塞罕坝就位于围场境内,对这一典型更要先学深学。”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众民表示,将在全县组织开展弘扬塞罕坝精神系列活动,进一步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行动等重点工作,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塞罕坝的事迹是绿色发展的生动案例,给廊坊带来深刻启示。”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该市将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专家引路科学治霾,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利剑斩污”、集中整治“散乱污”等系列专项整治,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坚决淘汰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新动能,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华北明珠白洋淀78%的水域在安新境内,学习塞罕坝精神,保护好这一淀清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安新县委副书记任海燕表示,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优先加强生态建设,把加强白洋淀生态保护作为根本任务,开展白洋淀生态修复、“散乱污”整治、农村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将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