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省今年将建成千个移风易俗示范村

2017-08-07 06:49: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吴韬)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目前,河北省100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100个示范乡镇正加快建设,年底前将全部建设完成。

不久前,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村民刘少营去世,在村红白理事会的主持下,子女们既没有扯白孝、雇喇叭班,也没有放鞭炮,老人去世当天就出殡,总计花费约5100元,和村里以前大操大办丧事时的平均花费相比,节约了1万多元。

从早些年的大操大办到如今的丧事俭办,刘老人村的这一转变,是河北省移风易俗示范村和示范乡镇建设的成果之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去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的不良风气,大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

歌舞、高跷、舞狮子,什么“排场”请什么;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亲戚朋友都要捧场……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兴起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扭转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各地坚持舆论先行,深化教育引导。承德市以“积善成德·淳化乡风”活动为抓手,突出价值引领,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倡议书10万份,并利用善行功德榜、宣传栏等,大力营造移风易俗的浓郁氛围,得到了广大村民积极响应。

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之风,河北省多地从“吃”入手,通过建“村民食堂”,做出勤俭节约的大文章。武强县周窝镇郭家院于2012年筹资10余万元建起“村民食堂”,此后一直供村民免费使用,厨师、服务员均由村民义务担当,村里的红白事和集体活动用餐都要到“村民食堂”来办,全村上下形成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农村生活风尚。受此启发,目前武强县已建起“村民食堂”15个,每年可节约各类费用100多万元。

河北省还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红白事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用长效机制破除婚丧陋习。以魏县为例,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在县、乡建立农村红白事治理办公室,在各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管理和引导本村红白事操办,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支持。

截至目前,全省81.39%的行政村建立了红白事理事会,79.25%的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通过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倡导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不见了盲目攀比、作别了铺张浪费……沿袭多年的陈规旧俗正在被打破,“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已成为河北省许多农村的民俗风尚。

陋习除,新风起。

“现在有了活动场所,感觉越活越年轻了。”近日,在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忠信庄村的文化礼堂里,60岁的张大妈舞动扇子,笑容满面。近年来,唐山市丰南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行农村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并努力将其打造成村级文化中心,使之成为引导群众崇尚文明、移风易俗的良好平台。截至去年底,已累积投入8568万元,建成村级文化礼堂179个。

既重视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也注重典型示范带动。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通过发现“身边好人”,将凡人善事在村里宣传推介,每年年底还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几年来,全村先后涌现出一批群众认可的“身边好人”,“崇德向善”之风盛行。保定市清苑区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喇叭,定期播出群众身边好人好事等主题内容;邢台市通过建立健全乡贤评议会、设置“道德红黑榜”,表彰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磁县德政镇后小寨村通过开设道德讲堂,传递正能量,激励身边人……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村民中心4.2万个、乡风文明示范街1.1万条、道德讲堂2.2万个,并拥有志愿者乡贤骨干队伍4.5万支、“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111.3万户。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