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沿海行】这就是“黄骅港速度”
黄骅综合大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资料片)皮家琪摄
昔日的鱼塘变身亚欧大陆桥新通道、“一带一路”开放桥头堡,黄骅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仅成为环渤海各港口中内陆运距最短、运输成本最经济的港口,同时,还仅用27个月建成了一座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一条20万吨级航道,创下了新时期港口建设的“黄骅港速度”
□记者 张近情 戴绍志[发自渤海新区]
北纬38°、东经117°,渤海湾穹顶处,一波波海浪呼啸着席卷涌来,又相拥退下,激起万朵浪花。
近日,记者走进黄骅综合大港,探寻它成长的足迹,感受令人振奋的“黄骅港速度”。
图为黄骅综合大港矿石码头全景。巨轮靠泊,海天一色,沿海经济风生水起。戴绍志摄
进军20万吨级码头和航道
长达735.78米、宽37米的码头上,平行分布着6台用于抓卸矿石的桥式抓斗卸船机,一台机器长69.2米,相当于25层楼房高,卸船时效率为2750吨/小时……置身综合大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我们被现代化的港口深深震撼。
在一声声汽笛的轰鸣中,长292米、宽45米,来自南非萨尔达尼亚湾的海角号货船,满载17.4万吨铁矿石,通过20万吨级航道,顺利靠泊。数小时接卸作业后,这些铁矿石将通过邯黄铁路,送往位于420公里之外的冀中南腹地——河钢集团邯钢公司。
“以前邯钢铁矿石都走天津港,现在在黄骅港上岸,比天津港运距近150多公里,每吨矿石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元,按去年公司122万吨的进口量算,一年就省下2440万元!”站在矿石码头轰鸣作业的皮带机前,黄骅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承铁自豪地说。
“过去冀中南钢铁企业进口的铁矿石是通过毗邻的6个10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接卸的。”随行的沧州港务集团副总经理储礼君说,受散杂货码头接卸能力、业务布局的制约,不少钢企来到这里后扫兴而归,上演了一出出“相爱又别离”的“钢企相亲记”。
图为黄骅综合大港矿石码头全景。巨轮靠泊,海天一色,沿海经济风生水起。戴绍志摄
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200公里以内的港口作为本城的外港。而经济总量占全省60%以上的冀中南地区,距渤海湾穹顶处的黄骅港都在200公里以内,而且对港口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钢铁企业深深钟情于黄骅港,黄骅港又是这么好的‘苗子’,政府一定要把这门‘亲’做好!”沧州市决定:启动总投资约54.9亿元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及配套工程、总投资37.6亿元的20万吨级航道及配套工程建设。
再造成长“加速度”
2012年6月,轰轰烈烈的矿石码头建设大会战打响了。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杨卫东谈起当时的建设场景,仍显得很亢奋。
海面上1000米的施工水域中,打桩船、起重船、载桩船、交通船连成一片,桩锤声、号子声、机器轰鸣声相互交织……杨卫东回忆,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无坚不摧的决战态势感染着每一位建设者,现代版“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
图为黄骅综合大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 皮家琪摄
建设矿石码头,航道是生命线。航道和港池疏浚能否达到预定深度,对于确保20万吨级码头如期投用至关重要。为加快挖泥进度,施工单位探索出绞吸船、耙吸船、吹泥管线连锁作业模式。人们在海面建起10多公里长的吹泥管线和浮筒,通过无法自航的绞吸船原地大面积作业、可自主航行的耙吸船破土接力,直接将挖出的软泥吹向浅海。2014年9月,20万吨级航道及配套工程全部完工,总计完成疏浚工程量1800万方,使航道水深稳定在-19.5米,建成了56.8公里长的20万吨级航道。
通过吹泥管线吹出的软泥,全部用于在浅海造陆。黄骅港区域大部分是由淤泥、淤泥质土组成的软土地基,很多软基处理区域又为孤岛作业,无进场道路及材料堆放场地。按照一般工艺,先要在造陆区域四周筑起围堰,吹填后再进行晾晒固结,最终形成陆地。而实施这一工艺,显然会延误工期。施工方创新探索,推出了“真空预压”工艺:在泥塘顶部覆盖密封膜,从底部抽气,利用真空把水挤压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渤海湾天气情况复杂,多大风、突风。特别是突风,之前没有一丝征兆,施工船来不及避让,很容易造成损失,被港口建设者形象地称为突如其来的“海盗”,“盗”走了港口建设的宝贵时间。在2013年的施工中,建设者们就遭遇7级以上突风12次,10级以上突风2次和11级突风1次。为和突风抢时间,打桩船上,建设者们每天24小时轮班作业。施工骨干全部吃住在工程现场。
图为本报记者正在矿石码头进行采访。皮家琪摄
面层浇筑混凝土工序进行时,正赶上当地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梁板热得烫脚,导致混凝土出模温度难以控制,一旦控制不好,面层的抗裂度、平整度都会永久影响码头质量。项目部集思广益,决定使用土办法:在浇筑混凝土前,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保水,后铺一层土工布覆盖洒水保湿,对梁板持续保湿养护,有效解决了以往直接洒水导致降温不均、浇筑混凝土时清理水困难的问题,保证了混凝土入模质量。
浸着海水和汗水,矿石码头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长”。仅用时10个月,码头主体工程就全部完成。2013年12月24日,2个20万吨级码头成功实现重载试车。
2016年,矿石码头完成吞吐量1677.71万吨,超年度任务目标127.71万吨。
产业聚集提速
汽笛声响,海角号货船缓缓驶离港口,奔向广袤的海洋;没过多久,载有8.4万吨铁矿石的摩羯号货船缓缓驶向矿石码头。
前来接卸货物的新华联合冶金集团采购部经理张良站在甲板上,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集团自黄骅综合大港进口了2100万吨铁矿石,集团位于渤海新区的中铁厂区用了三分之二。它距港口只有5公里,铁矿石从港口运到厂区每吨运费只有5元,比起集团在邯郸的纵横厂区,每吨可节省运费50元,一年下来就能省下7亿元物流成本!”
图为黄骅综合大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 皮家琪摄
在港口的带动下,渤海新区产业聚集不断加速,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汇聚了北汽集团、中国一重、神华集团、美国嘉吉、法液空等一大批国内外500强企业。今年一季度,新区共签约项目121个,总投资432亿元;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397亿元;竣工项目23个,总投资79亿元。
储礼君告诉我们,不久前,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在现有20万吨级航道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航道水深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乘潮单向进出港要求。
“过不了几年,综合大港就能停靠30万吨级原油船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