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村脱贫攻坚昂“龙头”
——市审计局驻青龙三星口乡龙头村工作组小记
□河北日报记者 吴永哲
时近数九,滴水成冰。燕山深处的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龙头村,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两座肉兔繁育场内,管理员解玉杰眼看着满舍的加利福尼亚种兔陆续进入繁育期,高兴地说:“有了它们,大伙儿脱贫致富的日子就不远了。”
龙头村位于三星口乡南部,四周环山,耕地稀少。这个拥有478户人家、1706口人的村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除了种植玉米等传统低效作物,村民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劳务输出。秦皇岛市审计局脱贫攻坚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经过细致摸排和梳理,工作组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反复磋商,最后为278户贫困户、894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面对龙头村脱贫攻坚的严峻现实,秦皇岛市审计局领导几次带领班子成员到龙头村,与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交谈,听取工作组成员汇报,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探讨脱贫对策,并要求工作组成员推进前期工作扎实沉稳,选择脱贫项目要高效精准,扶贫资金使用要勇于创新。
工作组成员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反复讨论,紧密结合龙头村的实际,确定了脱贫攻坚的核心项目。以龙头村龙成养殖合作社为主体,发挥村里养殖技术能手的作用,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肉兔规模化养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他们将扶贫资金股本化,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另外吸收村养兔大户入股,实现养兔技术资源的共享,并鼓励非贫困户村民自愿入股,大家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按照这一思路,经过工作组成员的多方努力,今年9月初,两栋标准化肉兔繁育场开始动工,一批批加利福尼亚种兔陆续“进驻”。“说干还就真干成了!”一些最初持怀疑态度的村民,此时也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龙头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顾玮琪告诉记者,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要探索一条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路子,通过建立扶贫资金与贫困户股权化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特别是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资产性收益。
单志军,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大学畜牧养殖系饲料专业毕业后曾在青岛市一家规模化养殖场打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去年决定回村创业。如今,他不但成为龙头村肉兔养殖技术方面的专家,还成为养殖合作社的大股东。
日前,两栋标准化肉兔育肥厂房已在龙头村西沟一片空地上建了起来。村委会主任陈富贵,一边来回打量着新厂房里的排污沟槽以及换气、调温等设施,一边算起了致富账:如果一切运转正常,从明年开始,这里每月将有5000只肉兔出栏,每月可收益18万元。工厂化、规模化养兔不受季节限制,一年下来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
市审计局脱贫攻坚工作组进驻该村以来,除了为村里发展起肉兔养殖产业外,还给村里新修了6.5公里柏油路,建立了移动信号塔,种植了苹果等经济树种,并在山地种植了170亩黄芩、柴胡等中草药,修建了两座大型蓄水池……曾因缺乏“造血机能”而自嘲“头部供血不足,龙头抬不起来”的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张怀,现在对于全村整体脱贫,信心十足。
在驻村工作组成员看来,龙头村的脱贫攻坚这篇文章只是刚刚破题,他们进一步盘算着:在稳步推进龙头村肉兔养殖这一核心项目的基础上,适时上马饲料加工项目及兔肉加工项目,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带动全村乃至周边更多村民在龙头村的肉兔养殖产业链条上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