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献带学生走访顺平县刘家台村。
古村落精美的遗存。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石英杰
今年3月下旬,河北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贾慧献创办了公益文化性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太行人家”,探寻太行山古村落,挖掘保定的直隶历史文化,追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尘封旧事。短短百天,公众号单篇点击量超过19万。目前,这个公众号发文百余篇,在当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的同事、学生和社会公益人士被吸引进来。为此,河北大学专门组建了由建筑、历史、旅游、新闻多院系参加的“太行人家”跨学科课题组,把学生的课堂搬到了太行山。从下学期开始,河北大学将面向全校开设一门跨学院的“太行人家”选修课,这在该校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现在,贾慧献的团队正在对具体课程进行设计和准备。
微信公众号太行情结深 不到一年点击量超80万人次
河北大学建工学院的副教授贾慧献今年36岁,他出生在太行山深处的保定涞源县下碾盘村。虽然后来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但石碾盘、石头房等难以磨灭的童年山村生活,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中,而大山的贫困淤积在他的内心,成为无法化解的隐痛。
贾慧献上大学时在河北农业大学读城市规划专业。从那时起,他养成了一个风雨无阻的习惯:逛古物市场,搜寻自己能够入手的历史文化资料和实物,尤其是有关太行民居和保定清末民初历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太行山一些独特的古村落正在逐渐消亡和灭失,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交流平台记录并推送给公众引起关注,唤醒公众对历史的追忆和保护意识呢?”2016年3月19日,贾慧献正式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太行人家”,“太行山是个文化符号,也是我的出生地,这是名字的由来和出处。”贾慧献说。
记者梳理这个公众号上已发表的百余篇网文,发现大体分为三类:《乡土之美》、《大山深处最美的小院》等反映太行山古村落的变迁和没落;《最美的保定古城(珍贵照片)》、《稻香村--保定绕不开的百年老店》等寻踪老保定城的前世今生;《32年前的保定城人来人往,那会儿冰雹都是透明的》等追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似水年华。
贾慧献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不到一年,总点击量已经超过了80万人次,关注的粉丝数量超过了5000人,无论是校内的同事,还是校外的市民,包括河北大学的校领导和保定市的市领导都纷纷为它点赞。
文化守望者的公益情怀 用知识反哺生养自己的农村
“农村是城市的根,但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未给农村带来可观的效益,山区内部的贫穷并未改变。一些山区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丰富的乡土特产、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由于交通闭塞,历经数千年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目前城市居民对山区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双方都有需求而且互补,但缺少中间平台的搭建。”贾慧献告诉记者。
“每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都用到这个上面了。”贾慧献介绍,选题定下来他就开始四处寻找资料。教学之外,很多大学老师忙于去外面讲课挣钱,而他拿出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拜访专家学者或者实地探访,搜寻有价值的微信线索和内容。他的微信主要是利用每天晚上8点到12点和早晨5点到8点之间的两个时段进行制作和发送。“到目前为止,网友打赏超过了1万元。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这些钱都用于差旅、食宿和给山里的贫苦乡亲们购买慰问品。”
随着微信公众号“太行人家”影响力日益增大,一些商家看上了其中的商机,他们来谈合作,都被贾慧献一一婉拒。“我是学规划设计的,如果只是为了个人挣钱我有很多途径,不用在一个公众号上倾注这么大的心血。”
他告诉记者,“太行人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太行山区及古城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帮助实现小米、核桃等山区特色农产品的对外输出。他想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古建保护、建筑设计、村落规划和旅游开发等公益规划与策划,用学到的知识去反哺生养自己的农村。
河北大学10名教授组建课题组 下学期将首开跨学院选修课
随着一篇篇图文并茂的网文推送,“太行人家”点击量和公众号关注量迅速上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河北大学建工学院的李崴、刘田洁、张瑞雪、王晶等老师也加入进来,形成了一支团队。他们组织文化沙龙,带着学生走进顺平县、曲阳县太行山的古村落,将枯燥的课堂搬上了雄浑壮观的太行山。他们为邢台市国家级贫困县巨鹿县、保定博野县村落古梨园等十余个村落做了公益规划及建筑设计,并在太行深处的保定易县、涞源、张家口蔚县、邢台等市县建立了实践基地。
为此,河北大学专门组织建筑、历史、旅游、新闻多个学院的10名教授创办了跨学科的“太行山乡土民居文化”(亦称太行人家)项目组,研究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进行实验性的、融汇多学科的教学探索,力争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明年下学期,学校决定将这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面向全校开设一门34课时的全新跨学院选修课。“多年来大学教育条块分割清晰,学院与学院、专业和专业之间各扫门前雪。虽然以往学校也有选修课,但这种跨多个学院的选修课程在河北大学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河北大学建工学院的副教授张瑞雪说。
河北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2013级2班的学生刘博涵告诉记者:“通过贾老师的‘太行人家’,我们走上了太行山。我来自城市家庭,这不但帮我开阔了眼界,还让抽象的建筑文化落到了实处。在顺平县刘家台村,我们发现古老的农户家门槛下留有专门的猫洞,即使栓门闭户猫也能自由出入,这就是建筑上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这给我今后的建筑设计以很大启发。”
昨日,贾慧献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把‘太行人家’的触角伸向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全省范围,让更多的公众来关注和保护太行山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