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刘军、齐淑艳夫妇坚守塞罕坝机械林场望火楼11年来,与孤独为伴、和寂寞为友,面对极寒天气和艰苦条件,不舍不弃,无怨无悔,把青春献给了林场,用生命守候绿色,在日夜坚守中写就奉献之歌。
11月28日,坝上高原白雪皑皑,通往外面的道路因大雪几乎断交,室外气温已降至零下26摄氏度。
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刘军、齐淑艳夫妇和往常一样,登上16米高的瞭望塔顶。寒风吹过来,刀刮一样痛,戴着棉帽和手套的刘军、齐淑艳,手拿望远镜认真地瞭望着远方……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我省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交界处,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无霜期只有72天,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3摄氏度。在这百万亩人工林海中,挺立着9座望火楼,肩负着所有林地的火情监测任务,其中8座由夫妻共同坚守。刘军、齐淑艳夫妇就是其中的一对,值守的望火楼位于海拔1940米的山顶,堪称塞罕坝之巅。在这里,刘军、齐淑艳夫妇已经坚守了11载。
扑灭森林火灾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只能早发现早处置。如今的望火楼虽然安装了先进的自动化瞭望设备和通信设备,但还是不能替代人工瞭望。“我们要24小时不间断瞭望,不能睡懒觉,夏季防雷火,秋冬春季防人为火,发现火情要准确分辨方位,第一时间报告,草燃烧是白烟,树燃烧是黑烟,雾起来发散没‘根’,树草燃烧有‘根’……”刘军告诉记者,进入重点防火期,他们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一天要瞭望96次。
为此,11年来,刘军夫妇的春节都是在山上度过的,晚上也没睡过一个完整觉。他们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望火楼瞭望员饮用的是雨水、雪水或是从几公里山下背来的水;照明设备是油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是磁石电话。现在,他们的生活设施改善了,楼房改建了,深水井打好了,用锅炉采暖了,电视机、洗衣机和冰柜等现代化电器都配上了。但孤单寂寞的生活状态一直没有变。
“在山上,一年四季很难见到外人,与自己为伴的只有林海中的飞鸟走兽;每年和家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十几天;儿子小的时候不得不在县里上寄宿学校,寒暑假才能见上面……”今年47岁的刘军低头感慨道。
不过,他和小一岁的妻子齐淑艳却始终无怨无悔,“正是这片林海把风沙成功地挡在了塞外,构筑起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屏障。每次想到这些,我们就为自己的工作骄傲,感觉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刘军过世的父亲曾在望火楼工作8年。刘军子承父业,坚守这里。如今,他23岁的儿子也成了林场扑火队队员。
结束采访时,夜色阑珊,四周松涛阵阵。矗立在林海雪原上的望火楼,灯光又亮了,孤独而又执著,一如这些林海守望者。
(文/河北日报记者贾恒)
【网友评介】
网友“青柚”:正是有了像刘军、齐淑艳夫妇这样的忠诚守绿、护绿的人,我们的山才更青,水才更绿。
网友“繁星如梦”:他们的言行中,蕴蓄着浓得化不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