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曝光9家省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4家医院和养老机构赫然在列。这些本应重点防护的场所为何成了火灾隐患重灾区?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防患未“燃” 确保老有所安
河北日报记者 陈 诚
历史欠账多,一些老旧建筑消防设施待改造
养护中心楼、康复楼、住院楼部分楼层未按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康复楼未设置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门诊楼防火门未灌水泥砂浆、中庭未设防火卷帘……这是消防部门提供的一份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情况报告,其所描述的火灾隐患令人担心。
“现在经过重新改造,养护中心的‘旧毛病’全改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日前,这份报告指向的省优抚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前,这家二级综合医院曾被消防部门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省优抚医院是石家庄市新华区消防大队消防检查的重点单位,消防大队参谋朱雅蝉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在她看来,在省优抚医院的建筑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养护中心楼。这座三层高的小楼入住的老人达230人,其中很多无行动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据介绍,省优抚医院是在原河北省假肢厂基础上改建而成。医院的康复楼、福彩楼等建筑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
“1998年我国才正式出台消防法,此后消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造成部分现有建筑存在历史遗留火灾隐患。”朱雅蝉认为,这也是一些医院、养老机构屡屡被列为重大消防隐患的重要原因。
“建院之初各个建筑符合当时的消防标准和规范,也通过了验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放松了警惕。”省优抚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涉及医院、养老机构的重大火灾事故频发,他们逐步认识到消防的重要性,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用于大规模消防改造。
今年6月,省优抚医院从重大隐患单位摘牌。在医院养护中心,记者一眼就能见到走道墙壁上的疏散指示标志,且多处设有应急照明灯。走到楼梯间,一道重重的防火门将走廊隔成两个防火分区。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重大火灾隐患的查处力度,连续两年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督促55家医院、养老机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整改。但截至目前,全省仍有13家医院、养老机构未销案。
设施缺乏、线路老化,民办养老机构消防隐患多
冬季历来是火灾高发季节,养老机构作为特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容不得半点懈怠。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省会煤机街的一家老年公寓。
这座拥有98张床位、常年居住着90多位老人的三层建筑里,见不到能够自动感应火情的自动报警系统。而根据有关要求,这一系统应为养老机构标配。此外,屋内天花板也没见到自动灭火喷淋头。
在这家老年公寓内外,电线乱拉、逃生疏散指示标志缺失等其他火灾隐患随处可见。整个公寓只有一个出口通向马路,一旦发生大火封门情况,老人们将无处逃生。
“这里很安全,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你看我们楼道里都贴了消防安全提示,还买了灭火器。”当记者表现出对火灾隐患的担忧时,该公寓一名工作人员如此答复。
“防火只有灭火器就行吗?”记者追问该公寓是否符合消防标准时,这名工作人员坦承,该养老公寓是旧楼改造而成,消防改造成本太大,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消防标准。
随后,记者又来到石家庄市裕华区方村阳光如意老年公寓、栾城区郄马乡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发现其大多数也是由旧厂房、旧居民楼改建而成,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
医院、养老机构属于防火的重点场所。近年来,我省消防部门进行了多次集中检查,发现大部分公立医院、养老机构能够达到消防安全要求,但一些民办医院、养老机构仍存在消防设施缺乏、线路老化、防火安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民办养老机构为何火灾隐患屡禁不止?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各地逐步放开医院、养老机构的准入,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然而,经营者在盲目追求营业场所规模的同时,却忽略了建筑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消防部门也表示,一些养老机构面积不大、位置偏远,加之管理者没有报批,所以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全。他们在日常走访中一旦发现问题,将会同民政部门督促整改,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如果只是简单关停,会导致老人没地方安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疏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