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河北网石家庄11月23日电(李茜 石榴)22日晚,河北本土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亮相第五届上海中国校园戏剧节,其改编自徐光耀经典名作,并聚集了郭琰、刘晓邑等青年艺术家以西方流行的木偶和肢体技术,全新演绎了这部跨越四代国人童年的红色经典之作。该剧自今年首演以来在国内等多个城市巡演,并到英国爱丁堡边缘戏剧节上连演四场。
中国校园戏剧节是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被誉为中国大学生艺术节的奥斯卡。《小兵张嘎·幻想曲》演出当晚,“三人一偶”的演出形式极具现场感,观众被场上由偶和肢体呈现的“新”视觉空间深深吸引,而木偶“嘎子”的出现以及花鼓戏、中国功夫等多元表演形式的缤纷呈现都给人以震撼,而颇具意味的结局也令全场陷入深思,演出结束,现场掌声久久不息。观众陈蕾说:“这部作品让我们思考战争,也思考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伤害。”
该剧为木偶肢体剧,用极具西方魅力的木偶和肢体,形成“三人一偶,一张桌子,几张报纸”的演出形式,也是首次将西方戏剧手段与中国经典故事进行结合。三人操纵木偶“活”在台上的新奇感,肢体展现的美感和创造感溶于一台,不仅受到孩子的喜欢,更是令青年看到更多戏剧的可能,并受到外国观众的强烈认可。
《小兵张嘎·幻想曲》导演、“85后”青年刘晓邑说,该剧将经典作品《小兵张嘎》进行改编,更多的是从人性讲战争中的故事,还原一个儿童在战争中的恐惧。而剧中保留了恐惧,也保留喜剧色彩,亦喜亦悲。
该剧制作人郭琰称,近年来儿童剧在中国走热,但题材以西方故事为主,她希望通过此剧推广河北文化,提高孩子们对民族的认识。尤其是《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人还健在,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信任和热情。郭琰希望徐光耀能看到,如今一群“90后”的孩子将这部经典演出给“00后”的孩子看。
郭琰的姥爷曾在冀中根据地“除鬼子”、“抓汉奸”。姥爷每每跟她讲起抗日战争时都很平静。但是在排《小兵张嘎·幻想曲》时,看到剧中嘎子的痛苦,她突然想起姥爷一定也曾经历了这些。“真后悔没有多跟姥爷聊聊天。”在今年该剧首映时,现场举行了一场向老兵致敬的仪式,现场的三位九旬老兵以及在场工作人员和观众都泪流门面。“希望这部剧能带着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嘎子在哪个时代都会有他的‘小伙伴’。”
2017年,该剧的演出计划已辐射至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球更多国际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