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会保障,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资料图片
燕赵都市报记者 宗苗淼
核心提示
“年纪大了,钱还年年涨,今年养老金调整,我每个月超过了2800元。”石家庄一家印刷厂退休职工刘云彩说,她现在的存折是2013年底换的,3年时间,她的月养老金涨了600多元。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民生摆首位,实事一箩筐。除了社保,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多项民生实事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护身符”,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社保礼包”见证“民生温度”
从2016年1月1日起,我省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首次同步调整。刘云彩女士正是养老金上调的受惠者。养老金待遇上调,惠及全省400多万的退休人员。
2005年以来,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调整,今年已是第12次调整了,这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为退休人员办的一件民生实事。
在医疗保险方面,我省大病医保制度从无到有。大病保险为“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体解除了后顾之忧。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人社事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760万人、1702万人、511万人、810万人、710万人,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上调,由月人均1417元提高到22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75元(2016年提高到80元);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380元;失业保险金由月人均608元提高到863元;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由月人均1605元提高到2412元。
在社会保险不断完善的同时,我省的工资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我省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津贴补贴得到规范和提高。完善了企业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3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社会救助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在石家庄元氏县,槐阳镇西韩台70多岁的村民赵秀彦感慨万分:“要不是党的救助政策好,俺一家人真就没法正常生活了。”赵秀彦的妻儿精神残疾,无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县里为其一家人办理了五保,全家住进了敬老院。
我省民政部门表示,“十二五”时期,“三院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取得长足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我省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已由18个提升至39个。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全省已普遍建立。全省孤儿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0年到2015年,基本生活费标准,机构中每人由1000元提升至1150元,散居的由600元提升至700元。我省还在全国首创了“婴儿安全岛”弃婴救助模式。
又到采暖期,石家庄的一些特困居民打来电话,询问采暖补贴政策。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城市低保、特困职工家庭,若参加集中供热,每户计热面积以《房屋所有权证》建筑面积为准,最多补贴70平方米,超出部分再由个人负担。针对特困人口,河北其他市也有相应的采暖补贴。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50.8万人,其中城市51.5万人,农村199.3万人,支出资金26.8亿元;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85元/月和3220元/年,较去年同比增加11.2%和24.5%。
来自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消息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我省住房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建设130.4万套,累计开工建设229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率达到20%,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国有林业棚户区全部改造完成,累计争取国家各类补助资金283亿元,配套安排省级补助102亿元,全省获得国开行贷款位于全国前列。农村危房改造扩展到全部县(市、区),完成改造任务68.2万户。
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
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10项安置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和帮扶措施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截至9月底,全省已为4084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26亿元,惠及职工128.04万人。其中,为169家去产能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07亿元,惠及职工28.93万人。
我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化产能治污染给就业带来的压力,也在倒逼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据省人社厅消息,从2010年到2015年,我省筹集就业专项资金137亿元,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6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提升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万人,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达66.7%,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7.62万人。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的就业质量给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我省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6亿元,支持15.4万人创业,带动43.8万人就业。今年我省又建成200家创业孵化基地,省级示范基地15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对接、工商注册、融资服务、人才对接、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初创企业的孵化成功率。
在10月份的河北双创周上,不仅有35家“高精尖”产业创新平台集中亮相,更有回车巷文创项目、张小生包子、咻医生等一系列青年创业创新项目,让更多年轻人实现了灵活就业,在自己热爱的行业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