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美丽乡村和脱贫攻坚、植树造林、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山区综合开发“六位一体”统筹推进——
美丽乡村渐成张垣大地新风景
□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王雪威
通讯员李彬、刘晓红
街道干净整洁,水、电、路、气直通村民家中,休闲广场上活跃着村民的身影,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进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呈现在眼前的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乡村景象,感受到的是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自豪与喜悦。
今年以来,张家口市以“美丽乡村·大好河山”行动为抓手,坚持美丽乡村和脱贫攻坚、植树造林、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山区综合开发“六位一体”统筹推进,齐心协力,使一个个环境美、精神美、产业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渐成张垣大地新风景。
顶层设计引领整体推进
张家口市从美丽乡村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做好顶层设计这篇文章,在建设思路上勇于创新、注重特色、强化引导,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统筹全域又注重细节,既统筹城乡实际又兼顾群众利益,力争使美丽乡村建设按既定设计目标准确推进。
如今,年初的规划正逐渐转化为具体成果。该市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在内的规划体系。全年重点打造350个重点村、1个省级精品片区(蔚县古村堡片区)和4个市级重点片区(张北县草原天路旅游片区、万全县万全镇文化旅游片区、涿鹿县矾山现代农业旅游片区、怀来县存瑞现代农业旅游片区)、30个旅游专业村。
在省里确定的精品村、达标村的基础上,该市创新性地确定了精品示范、文化旅游、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4种主要建设模式。2016年,重点打造82个精品示范村、65个文化旅游村和18个特色风情小镇。其中,启动1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宣化、崇礼2个省级中心村示范区。
在参照省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标准的前提下,该市进一步明确了4种模式的建设标准,还对其中一些指标进行了优化提升。尤其对精品示范村和文化旅游村,要求自来水入户率、街道沥青硬化率达到100%,街巷全部亮化,村内外宜绿全绿,100%的民居住房达到结构安全、功能齐全的要求,村庄整体50%以上、主街道100%的民居完成节能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农户改厕实现全覆盖;整村推进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乡(镇)所在地村庄要实现集中供热、供气,80%以上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拓展渠道保障资金到位
张家口市是全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钱从哪里来”成为必须破解的最大难题。该市坚持政府主导与银行支持两手发力,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在全省率先搭建起融资平台,将美丽乡村建设12个专项行动所有融资项目在省农发行整体立项,有效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
据测算,如果按照每个重点村1000万元的标准进行投入,共需要贷款206亿元。该市灵活采取“统贷统还”方式,以市级融资平台为承贷主体,市、县两级共同设立专项贷款偿还基金,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县(区)按照每个重点村100万元的标准,每年列入年度预算。2016年,采取分批上报的方式,将所需32.23亿元贷款分成4个项目包上报省农发行。目前,四个批次项目贷款已全部通过审批,第一批9.7亿元资金已在8月初全部下拨到相关县(区)。同时,市县还需自筹资金7.5亿元作为资本金,通过采取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涉农资金,以及农民投劳自筹等方式,所需资金全部到位。
统筹发力确保山乡巨变
随着规划落地,资金到位,一个个难题被破解,一项项难关被攻克,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一个个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正破茧成蝶,茁壮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350个重点村共实施项目21451个,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民居改造、垃圾治理、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清洁能源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精品示范村的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已基本完工;崇礼冬奥会重点区域10个村整村新建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延伸,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该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休闲观光、规模化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阳原县双庙村精心培育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两大农业园区,精心打造光伏小镇,户均增收5000元;宣化区元子河村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民居改造,发展康养产业,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据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500多个,有效带动了从业农民增产增收。
拓展发展思路,创新经营理念,精心打造各类风情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组建农宅合作社,建设主题窑洞酒店,万全区霍家房村、西南街、西北街等村集中发展古城民宿、特色农家院和旅游木屋。目前,各县(区)打造的旅游精品村,一村一貌,风格各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已逐渐显现。
多个县(区)都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利用移民搬迁工程建设新民居。沽源县九连城镇、黄盖淖镇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多个美丽乡村拔地而起;康保县处长地乡、邓油坊镇,集中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和产业小区,还通过分散式光伏发电,使户年均收益超3000元。
阳原县小关村采取村集体资产入股、五保户免费入股、贫困户低价入股、创业户平价入股,“四股”有机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成立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多渠道融资、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涿鹿县六堡村采取“现代企业+农业合作+农民入股”的模式,成功将现代企业“嫁接”到贫困山村,农民人均收入从5400元提高到14000多元。今后,该市将选出一批具备条件的贫困村,按照“小关模式”“六堡样板”等,加快引进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农村农业资源,力争打造一批精准脱贫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