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广在进行创作。
燕赵都市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张晓旭 文/图
他不是书法家,却写得一手“瘦金体”好字;他不是作家,但一部长篇小说已经写了100多万字。这位钟情于文学创作的奇人,就是邢台市文学爱好者杨春广。待该小说全部完成后,他还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宣传家乡邢台做贡献。
缘起
听故事激起写作梦想
上个世纪60年代,杨春广出生在南宫市北湖街道办小杨庄村。小时候,他经常跟着奶奶,听了很多故事。
奶奶讲的故事,杨春广说,大多都是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伏羲教人捕鱼、九色鹿、哪吒的传说……每次他都听得入神,听完还会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日月是如何运行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慢慢地,他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春广说,他接触到了《中国少年报》,接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随后,他让家长给他订了一份报纸,浏览报纸上的信息,读报纸上的小故事,做报纸上的智力游戏题目,成了他热衷的事。
奶奶的熏陶,报纸的影响,让杨春广遇到事就会思考,渐渐喜欢上写作。有时候,他会凭自己的想象写下一些小文章。小学四年级时,他的一篇作文还荣登当时传授写作知识、介绍写作方法的刊物——《作文》。“每周两节课的作文课,老师经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全班听。”
杨春广展示自己用瘦金体写字创作的长篇小说。
决心
受人启发,练习书法
1985年,杨春广离开南宫老家,揣着文学梦想到邢台市闯荡。为维持生计,杨春广卖过油条豆浆、煎饼果子,扫过大街。然而,无论怎样为生活忙碌,他都不曾放下手中的笔,一有时间就自己写点儿东西。
1991年,一个偶然机遇,杨春广说,他开始从事装裱行业,在邢台桥西开了一家名为“墨缘斋”的装裱店,除了本身的工作外,还会在店里写作。
杨春广说,与书画翰墨结缘,画作和墨宝在其店里不仅是一种展示,还承载着中华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精华。自此,他的收入也渐趋稳定。
1991年夏天,为了梦想,杨春广毛遂自荐,携带着自己的作品,奔波在北京、上海,找央视相关部门和电影制片厂,“看我的作品能否拍成影视作品”。
杨春广说,在央视,他向一位导演推荐作品。这位导演说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丰厚,唯一的缺点是“认不出来是什么字体”,建议他把字写得漂亮点儿,最好专门练一种字体。“字体漂亮,吸引了编辑,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北京返回邢台后,杨春广说,他开始心无旁骛,决心练字——瘦金体。
坚持
边练瘦金体,边创作
练字,字体选择十分重要。楷书、行书、草书、宋体……在多次尝试后,杨春广说,瘦硬挺拔、风骨独具的瘦金体吸引了他,他决心练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
明确了字体,杨春广买来新毛笔、宣纸,用“瘦金体”写起了《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边练习瘦金体,杨春广说,他一边想着写作。练到后来,杨春广说,感觉能写瘦金体了,他便不再写《千字文》,开始用瘦金体写字进行创作。
杨春广说,他用毛笔写过《石头和双头鸟的故事》《一棵奇怪的竹子》等小说,并且写字速度越来越快,从原来半小时写不到百字,到现在半小时最多能写上千字。
2008年秋,杨春广说,他开始用“瘦金体”写字创作长篇小说——《邢台西山那部天书》。他说,故事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故事糅合了科幻、历史、童话等多种元素,讲述了几名单亲家庭儿童暑假在邢台西山中的奇遇,故事时间跨度从夏商到当今,人物从神仙到外星人,事物也从宇宙暗物质到家长里短。故事特别突出了大量的邢台人文地理、历史名胜等,主题是追求自由、和谐和尊重自然,倡导和平、幸福和友爱。
杨春广说,他一般都在早晨创作,从清晨5时至8时。铺开纸张,拿起毛笔,在家里窗台上、工作室内,他不断构思创作,写了一卷又一卷,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已经写了100多万字。
杨春广的百万字长卷连起来约有4000米。
梦想
不忘初心,宣传家乡
20多平方米的斗室,墙上挂着、地上堆着的,都是一卷卷书画作品。日前,记者来到杨春广的“墨缘斋”。一幅幅书法作品,纸墨飘香;一幅幅写意画作,则是花鸟虫鱼,荷塘清趣,风光无限。
杨春广用瘦金体创作的《邢台西山那部天书》,被收藏在一个纸箱内,一卷又一卷的宣纸,大部分是黄色纸张,间杂着几卷白色纸张。铺展开来,瘦硬挺拔的“瘦金体”写得密密麻麻。在每一卷文字的最后,还都缀着创作时间,如“2016年4月1日晨3:20”。
每一卷大概有1万字,每写完一卷,他都会在最后注明时间。创作灵感稍纵即逝,有时候半夜他都会起来写。杨春广说,每一卷宣纸长30米、宽50厘米,如果把已经完成的每一卷连在一起,总长度约有4000多米,总字数加起来已过百万字。现在小说还没有全部完成,根据他的构思,估计还要再写几十万字,大概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说起自己用瘦金体写字创作小说,说起自己的梦想,杨春广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示家乡邢台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邢台。“完成创作后,我还想为自己‘用毛笔创作长篇小说’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刘波,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专家、高级记者,是杨春广多年的好友。他说,“现在写小说的人有很多,能用毛笔写的人却特别少。杨春广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十分可贵,他一定会成功。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