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老街翠裘楼旧貌。
商铺的对联老人都记了下来。
老承德如何装进他的心
1926年出生的尹忠老人,每当谈及承德往事,总是滔滔不绝,思路清晰。接触过尹忠的人都说,他的记忆力超群,但记者通过采访得知,除了记忆力好,更离不开老人从小养成的爱画爱记的好习惯。
尹忠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画画。1937年,当时他正上小学四年级,一次听说要修承德到北京的铁路,“我就想把通车后,火车经过隧道的场景画下来。”经过到火车站仔细观察火车和铁路外形,在一个山坡上,他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老师看了之后,把我表扬了一番,还给我发了钢笔等奖品,号召大家向我学习。”尹忠说,从此之后,经常有同学找他画个想要的东西。“比如给同学画个飞机,画个马车。当时家里生活困难,还有外人找我画皮影,挣了一些钱。所以在看到每个建筑时,我都先把它画在心里。”
除了爱画画,自小与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广泛接触,也让他对老承德有了很深的记忆。“我小时候,搬过三次家,第一次在热河文庙对面的孟家大院,第二次搬到了二牌楼附近的柳家胡同,住在以前的柳公府,第三次搬到了陕西营,以前住的是一位绿营军官。这些房子都是老建筑,每个院里都住着不少人家。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经常坐在院子里聊天,我在一旁就听到了不少故事。”
另外,尹忠上学后一直当班长,老师经常带他到同学家做家访。“我们班40多个学生,每个同学家都去过,这让我熟悉了不少院落的建筑结构,以及住户的家庭情况。”尹忠说,其中不少同学的家长是商铺老板,这让他对老街上的商铺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家商铺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是干什么的,卖的东西有什么特色,不知道的我就去问,问完了,会用笔记下来。”尹忠指着放在床上,大约有半米高的笔记本说,“我把这些年记下的东西,又按照年份整理了一下,有什么地方想不起来,在笔记本里基本能找到。”
尹忠告诉记者,他除了要把承德老街上124个商铺全部画下来,还要把他所知道的,与每个商铺有关的故事写下来。“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但依托名城内涵的不仅包括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还有承德老街上的老建筑,老故事。”尹忠说,现在那些老商铺基本都成了历史,而知道那段历史的老人又越来越少了。“我希望把它们都画出来,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