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激情到麻木,赚的是婚恋机构
此后,她向婚恋公司提出要求,一天顶多见3个,见5个实在招架不住。她发现,婚恋公司在介绍男方时会夸大其词,把对方说得天花乱坠,见到真人后往往会很失望。见过20位相亲对象后,张琳逐渐对相亲不抱期望,甚至刻意把对方想象得糟糕一些,免得失望。
刚开始相亲时,张琳满怀期待,新衣新鞋,化个精致的妆容,男方约她吃饭,她也会欣然应允。但到后来,她真的累了,她发现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吃饭是折磨,“有时我想逃跑,有种一分钟也待不下去的感觉”。
随着相亲次数的增多,张琳渐渐麻木了,她发现,自己对爱情的憧憬以及遇到真命天子时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消失了。相亲让爱情成为一种速销商品,慢热的张琳完全不适合这种“快餐”。相亲的目的性太强,双方通常在半个小时内通过外貌、语言去分析坐在对面的那个人是否合适,如果不来电,就不会有第二次见面。
“有时我也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受这种屈辱?难道我是‘剩女’,我就有罪?”说到这里,张琳忍不住哭了,相亲受益的是婚恋机构,它们赚得盆满钵满。张琳认识一个35岁的女孩,已经先后在3个婚恋机构交了5万元相亲费:“我都怀疑‘剩女’是不是婚恋公司炮制出来的阴谋,大家都焦虑,就上当了。”
5年相亲,张琳依旧孑然一身,不但人财两空,还换来一颗千疮百孔的心。相亲多了,她的眼光越来越挑,总觉得有更好的在后面。“眼前这个还不如之前那个,如果和这个在一起,不就意味着之前的决定是错的吗?”她打了个比方,“相亲就像喝酒,会上瘾,高度数的酒喝多了,再喝低度数的酒就觉得没味道。”
母亲的“生日祝福”,30岁不嫁就嫁离婚男了
上百次相亲,张琳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男人。2013年的一次相亲中,对方开场白就说,他想找一个处女;今年2月的一次相亲中,对方说,自己有洁癖,希望另一半将来能辞掉工作,专门做家务;还有一位相亲对象是私企老板,他要求结婚后张琳起码要生4个小孩,之后辞掉工作在家做家庭主妇,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还有一个相亲对象,认识才两个星期,吃过3次饭,就提出性要求,她没同意,两人就分手了。
每次遇到这样的相亲对象,张琳都直接把对方手机、微信拉入黑名单,“他们凭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
2014年,张琳30岁生日,母亲没有为她准备生日礼物,而是提醒她:30岁了,老姑娘了,再不结婚就只能嫁给离婚的男人当后妈了。听了这话,张琳再也忍不住泪水,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人哭。在家里,母亲越来越嫌她碍眼,两人经常争吵。母亲的催促让她几乎崩溃。为了避免和母亲争吵,她每天下班后不直接回家,在外面晃悠到22时后才回家。
张琳感觉自己患上焦虑症了,她开始严重失眠,每天半夜她都从噩梦中惊醒,头发掉得很厉害。但为了让父母放心,她还是得去相亲,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厌恶相亲了。
年龄越来越大,张琳甚至放宽要求,离过婚的男人她也见。但见过3个之后,张琳改变了想法。“一是自己还没做好当后妈的准备;二是离过婚的男人有心理阴影,没有安全感”。
如今,张琳每周还是忙于各种相亲,但更多只是见个面,觉得不投缘,半小时内就“解决战斗”。对于之前的相亲经历,她并不隐瞒,如果对方有兴趣听,她会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对方听。不过,她永远只会讲其中的两个印象深刻的人,她永远不想让人知道,她是个身经百战的相亲“专业户”。
“剩女”的心机,几个问题摸透男人家底
如今,相亲在张琳眼里就是一场特殊的“面试”,双方是否“门当户对”,可通过“打分”来体现,男生的身高、学历、收入是“硬指标”,比较好的话,可以打到90分,一个外貌、学历、收入起码要达到85分的女生才可能入他的眼。但90分的女生,遇到70分的男生也没戏,女生连多看男生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张琳说,她能在不到20分钟内,将男方的家底和性格大致摸透。她会故意问一些问题,“比如他所在小区的房价和车位价格是多少。”她说,这个问题可以侧面反映出男方的经济条件,“小区高档,房价自然高,停车位自然会贵,能住得起高档小区,经济条件自然不差。 ”
她还会问对方“你都有哪些投资?”如果对方回答没有任何投资,那她基本可以判断对方没有多少余钱。张琳还总结出几条经验:在没结婚前,千万不要跑去男方家当贤妻良母,那样只会掉价,就算将来嫁过去,也只有当保姆的命;恋爱的头几个月,男人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假象,可能是装出来的;如果给男人打电话打两次对方都不接,或者在3分钟之内挂电话,那么,这个男人基本可以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