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因不严格执行政策、连续两年未发放归侨退休职工生活补贴,引起归侨不满,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省政府侨办侨政处副处长闫建红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因工作不规范,服务不到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不予回复,造成办事群众多次申诉,省通信管理局电信管理处处长楚光辉、办公室主任高德生等8名领导干部分别受到书面告诫、通报批评、调离现工作岗位等组织处理……我省在开展作风公开评议中,对5起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在《河北日报》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对群众反映的132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件移交纪检机关查处,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震动。
为解决省级机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懒政怠政突出问题,督促党员干部调整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作风公开评议作为省级机关作风整顿的有力抓手,把“表决器”交给群众,让群众来评议干部作风,以带动党风、转变政风、促进作风。从目前情况看,“群众评作风”动了真格,收到了实效,值得为之叫好,更值得各地借鉴效仿。
作风好不好,群众来监考。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对作风领域突出问题的明察暗访力度,发现了一些顶风违纪问题,处理了一批相关责任人,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压态势之下,“四风”问题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甚至有一些党员、干部明知中央有要求、纪律不允许,仍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触碰纪律红线,不知止步收敛。为什么这些人如此大胆?关键就在于他们往往穿上了“隐身衣”、搞起了“变脸术”,以多种手法对抗、逃避有关方面的监督。同时也不可否认,不少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在人力、物力、时间、精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仅靠他们去揭开“隐身衣”、戳穿“变脸术”,有时确实力不从心。这就提醒我们,转作风既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尽职尽责、常抓不懈,需要各部门内部自查自纠,同时也需要充分依靠群众进行监督。
人民群众是干部作风最好、最有力的评判官;真正把“表决器”交给群众,评作风才能评得全、评得准、评得好。群众雪亮的眼睛无处不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都在群众监督之下。更重要的是,群众和单位机关、党员干部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