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加速飞”,河北该打哪些牌

2016-09-19 09:23: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被看做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南。

    2、改革教育模式,破解人才瓶颈

    与会专家认为,人才是通航产业支撑要素的核心,但我国通航教育薄弱,通航人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正在打造中国北方通航产业高地的河北来说,人才瓶颈尤为突出。

    着眼于此,9月14日上午举行的“2016通用航空产业与航空教育对接会”,也格外具有针对性。

    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通航产业人才培养的滞后?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起草人、中国民航大学通航学院副教授张晓全认为,中国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当前呈两极化发展态势,部分原因是中国民航教育“两条腿”并不均衡。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航教育以运输航空为主,打造了成熟的运输航空教育体系,结果是造就了我国运营水平高、规模大的运输航空产业。相比之下,通航产业教育投入规模小,师资教育力量不足,整个培训体系在低水平上重复徘徊,人才职业化水平低,表现在安全意识薄弱、运营能力不强,其结果是中国通航产业发展和安全水平较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张晓全在对接会上提到,我国亟须先提高通航教育体系化水平,以便满足通航政策利好带来的产业需求。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培训机构,多层次、多渠道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能力。

    面对全国通航人才荒,河北应该怎么办?

    “我省民营企业的参与热情需进一步激活。”有业内人士建议。

    据了解,我省近年来涉足通航产业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已将通航教育纳入业务范围,比如天山集团的通航产业板块就有飞行培训业务。

    此外,有专家提到,扶植以飞行员培养为代表的航空服务业发展,专科教育还有待激活。

    在这方面,我省地方政府正表现出积极态势。

    石家庄市相关政策提出,加大飞行、机务、空乘、航空制造工程、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制造、飞行器设计等航空类紧缺型专业人员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引进国内航空高校来石办学,鼓励本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航空类专业,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航空产业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安家补贴、周转房和政策性安置房等方面依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引智,石家庄明确提出,对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生成重大项目带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经评审认定给予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支持资金。

    吸引产业要素加速聚集,河北必须学会借势。

    “京津冀地区须在通航产业支撑要素方面互通有无。”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王霞举例说,比如三地通用航空机场可以借鉴三地民用航空机场的方式实现统一运营,人才培养要发挥位于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这一资源优势。

    3、低空旅游蓄势,“通航+”潜力无限

    从北京八达岭长城看太行山的雄伟,到河北唐山湾看渤海湾的秀美,再到天津塘沽看航空母舰的壮观……如果乘坐直升机,在百米上空俯瞰,这些已经很熟悉的旅游景点,就有了一番别样的美丽。

    这是国内某通航运营公司正在谋划的一条旅游路线。

    在9月14日下午举行的“2016通用航空旅游产业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就“通航+旅游”概念和生态圈展开集中探讨,中国民航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艳华对通用航空时代旅游业态的一番畅想,让与会者充满期待。

    这就是“通航+旅游”的化学反应。《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业结合,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

    “近些年,国内旅游‘立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陆地视角换做空中视角,是旅游价值的一次再挖掘。”李艳华认为,未来五年内,包括空中观光、极限运动等多种娱乐项目的低空旅游产业将有巨大爆发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省发展“通航+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北不仅旅游资源丰富,相比京津两地来说,河北空域资源也很丰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两地游客资源更为丰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张辉用三个“丰富”进行概括。

    其实,近年来,“通航+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大型通航公司的主要运营方向。

    “今年11月,康辉将联合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开通石家庄至承德的低空旅游项目。”峰会上,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良透露。

    当然,要想发挥出“通航+旅游”的乘法效应,河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河北首先要在旅游资源全域整合营销方面下功夫。”李艳华介绍,从国外经验看,通航旅游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景点之间的里程和特色区分上,这是旅游产品设计整合的关键。

    让更多人享受通航消费带来的乐趣,“通航+旅游”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河北通航产业规划展上,一张通航产业拓展方向的展板特别引人关注。这张形似大树的展示图,形象地展示了通航产业近20个拓展方向。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从国外发展历程看,通用航空发展到成熟阶段,包括私人飞行在内的消费类飞行活动通常占比在60%以上。我国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大众航空消费潜力也很大。因此,要大力挖掘市场潜力,支持消费型通用航空活动,采取措施使飞机能够引进来、飞行爱好者能够玩起来。

    “除了通航+旅游、+教育、+创意产业,还有通用航空+农业、+医疗、+金融、+养老、+体育、+休闲地产、+总部经济、+航空科技……多元融合发展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而人们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李艳华建议,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通用航空与产业融合能力强的特点,鼓励“通用航空+创意经济”“互联网+通用航空”等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创新,让通用航空真正改变生活。

    相关

    河北通航产业 着眼京津冀布局

    在此次石家庄航展安排的系列活动中,京津冀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投资对接会、京津冀通航产业精准对接会两个活动,都将河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放在了京津冀层面。

    活动围绕如何促进京津冀航空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和河北空域资源、产业基础优势有机互补,实现京津冀三地通航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讨论。

    专家认为,京津地区具有较旺盛的通用航空需求,但缺乏发展通用航空足够的空间和空域,消费需求势必将不断向河北外溢。河北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承接京津通航发展需求外溢。同时,利用距离优势积极承接央企通航相关产业的转移,利用地缘优势搭建通航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促进研发制造、航空旅游等业务一体化发展。

    对接,先从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的破冰开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民航办主任王普清介绍,今年,我省的栾城机场顺利通过了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组织的短途运输使用许可资质审定,成为国内首个按照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行管理标准通过审定的通用机场。今年6月,我省的平泉机场也顺利通过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机场审定,成为国内第一家军民合用短途运输机场开展运营。

    未来几年,我省通用机场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省通用机场将力争建成30个。我省通用航空服务将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县(市)级行政单元,依托科学合理的机场布局网络,将基本能够满足京津冀地区通航短途运输、应急救援、公务航空、航空培训、旅游观光等多领域市场需求。文/河北日报记者李巍

相关新闻

承德机场将于年底通航

2016-09-14 08:10:44

承德机场将于2016年底通航,2017年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15万人次,2018年达到30万人次,2020年力争达到100万人次。

京津冀通航产业成果展开展 河北好环境引来通航企业寻发展

2016-09-13 21:50:26

展会现场,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通航企业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借机促合作、寻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