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 刘岚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美丽河北·最美特色建筑”评选活动尘埃落定,十处各具特色的独体建筑或建筑群落脱颖而出,从城市地标到园林城堡,一座座伫立的静物,是无声的美学语言,也印刻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沉淀着和人类生活丝丝交融后诞生的独特气息。
建筑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或改变着城市外貌,隐藏于其中的那份人文精神,更将在时光中愈加深远而厚重。
西柏坡纪念馆:
质朴建筑珍藏光辉历史
西柏坡纪念馆建立于195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记录着一段“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史。
西柏坡纪念馆主题陈列馆建成于1976年,原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2003年改建后,现总建筑面积达到6125平方米。陈列馆依山建造,每层展厅错落有致,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注重展厅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设计统一,使整个陈列与环境浑然一体。纪念馆朴素大气,建筑高低错落,顺应山体走向。如今,西柏坡纪念馆主题陈列馆质朴的建筑形象已经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
革命城市的历史坐标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位于石家庄市公里街29号,由解放纪念碑、解放纪念馆、高克谦烈士纪念碑和大石桥四部分组成,1987年11月12日,为纪念石家庄解放四十周年,缅怀在石家庄解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
纪念碑占地面积共8463平方米,是石家庄“十佳建筑”和“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南湖广场:
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本
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南湖举办,选址首次采用选煤沉降区建设,不占用一分耕地,设计理念中,特别强调了“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园会体验区17.2平方公里,综合区域地质条件结合生态产业,旅游服务需求形成湿地体验、农业观光、森林休憩和绿地运动等功能区域,让游客充分享受都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适与满足。
唐山世园会是一个向世人展示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样板,也是唐山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节点。
平泉县博物馆:
浓缩地域的历史文化
平泉县博物馆坐落于国家“AAA”景区、河北省“十佳公园”泽州园内,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7566平方米,分为就日馆和苏颂碑林两个部分,就日馆主要展示平泉历史文化、契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和菌文化,苏颂碑林展示辽宋使者往来的友好文化。
平泉县博物馆对拓展文化传播空间、弘扬历史文化,推动平泉文化产业建设和旅游业向着更高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仁轩酒庄城堡:
让心灵回归宁静
仁轩酒庄地处秦皇岛市抚宁区,酒庄城堡是仁轩酒庄的标志性建筑。城堡共计4层,高20米,充满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情。
城堡一楼音乐厅,二楼私享影院和红酒卡座,三楼翰墨室,四楼露天观景台。春看山野吐蕊,夏看葡园葳蕤,秋看层林尽染,冬看素裹银装,是酒庄旅游休闲的佳处。
丛台公园建筑群:
留存历史的痕迹
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中段西侧,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开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60余亩。始建于1939年,1953年重新规划设计延续至今。相传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赵武灵王观看歌舞、检阅兵马操练之地,现在成为邯郸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丛台有三层,高26米,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2008年丛台公园获得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
李大钊纪念馆:
不该忘却的纪念
李大钊纪念馆位于唐山市乐亭县新城区,建筑面积8656平方米,1997年8月16日落成开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纪念馆内八根功绩柱,象征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馆区纪念广场两侧是八块大型浮雕,展现李大钊一生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主楼由黑白灰三大色系组成,庄重、肃穆,体现了李大钊质朴谦和的人格风范,东西展厅分十个专题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
李大钊纪念馆入选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
静下来倾听心的声音
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被誉为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坐落于北戴河新区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内,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是一个混凝土结构体,没有华丽的装饰,像自然生长的有机体,与周遭环境充分融合,呈现出简洁而优美的造型。
台阶式的阅读空间规划,让阅读本身即是一种风景,无论身处空间哪个位置,都能低头阅读,举头观海,真是一种超凡的读书体验。
郭守敬纪念馆:
一座城市的象征符号
郭守敬纪念馆坐落在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内,1984年筹建,1986年10月第一展院竣工,同时对外开放,1993年11月第二展院落成,2001年9月第三展院建成,形成现在规模。整个馆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星台、大型陶瓷影壁、三进院展厅、科普活动室、天文观测室、周公测景台等。
郭守敬,是邢台市十大金名片之首。位于馆内的郭守敬铜像是邢台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标识。
窑洞宾馆:
乡村扶贫攻坚的典范
2014年,张家口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充分利用省级森林公园大青山处于张家口市“草原天路”西线末端的区位优势,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发展以窑洞主题酒店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
2015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200元。十三号村窑洞宾馆是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的典范,也是全省叫得响的特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