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 政务 时评 国内国际 原创 雁阵 视频 娱乐 财经 专题 数读 图库 房产 汽车 教育 投诉

完善区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09-06 09:56:30 责任编辑:孙明霞

    京津冀文脉相通,文化在促进三地融合、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但与京津相比,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巨大差距。民盟省委、民进省委提交提案建议完善区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河北日报记者 薛惠娟

    “近年来,我省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工程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改观。但从京津冀区域来看,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京津存在巨大差距。”民盟省委、民进省委分别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区域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京津冀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较差标准不高

    民盟省委提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省每个县(市、区)都拥有文化馆、图书馆,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目前省内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农村书屋已实现全覆盖。

    “但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民盟省委介绍,我省普遍存在一些必备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较差、标准不高,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欠账较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市场活跃度及文化自供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造成京津冀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民进省委提出,相对于河北,京津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有资料显示,北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额的50%来自于村集体。河北省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集体经济实力、个体收入等因素制约,农村文化消费能力低,自供给能力不足。

    加大投入补齐欠账

    “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民盟省委建议,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每年投入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协调市县两级财政采取奖励方式,促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同时,用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全部投入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当中。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群艺馆建设,确保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民盟省委呼吁,调剂统筹,强化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确定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定编定岗、配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文化志愿者在社区、农村担任文化指导员或文化管理员,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阵地作用,在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民盟省委提出,应完善流动服务、延伸服务、联合服务等更加切合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建成市级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建立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共同基金

    “促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民进省委建议,编制京津冀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指标体系,引领京津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方向。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建立具有区域基本共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指标体系,引导京津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民进省委提出,河北省农业人口占京津冀农业人口比重高达87%,以河北一己之力实现京津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难以胜任。因此建议,必须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再分配作用,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应积极呼吁中央财政对河北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河北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民盟省委呼吁,建立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共同基金,根据提供能力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筹集,对区域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中贡献大的地区予以补偿和激励,逐步建立起区域内按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内财政协调和横向转移支付,尽快补齐河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欠账。

    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是区域内文化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整合的载体,通过组建农村文化市场公共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农民需求。

    民进省委提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应注重发挥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人的作用,将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参照公共文化机构给予补贴,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双赢。

    “在公共文化供给缺乏的条件下,农村文化市场长期被低俗演出所占领。”民进省委建议,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作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与农村红白喜事对接制度,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力量与农民需求的精准对接。可以政府购买文艺演出对接农村红白喜事,推动主流文化净化农村演艺市场,既保证了文化供给又实现了与需求的对接。公共文化服务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民进省委呼吁,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将群众的文化偏好和利益诉求转化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决策依据,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决策模式,实现公共文化的有效供给。

    点击进入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562054
  • 河北日报广告热线(刊登声明):0311-67563500 燕赵都市报广告热线:0311-67563200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