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一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已对87个贫困村逐一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该县以人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机制为保障,倾力做好“人”“业”“制”三篇文章,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扶贫项目
青龙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目前全县尚有5万贫困户12.7万贫困人口。
为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青龙对“十三五”期间的87个贫困村,逐一制定精准方案,画出路线图。区分产业扶贫、政策兜底、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等类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计划投入0.55亿元,解决6.32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提升问题。计划投入2.24亿元,建扬水站1280处、水窖1.5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8万亩。计划投入2.27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道路625公里,延伸田间作业路123公里。计划投资0.92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及技改项目,解决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用电问题。目前,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工率达70%以上。
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增强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他们通过宣传引导,号召致富能人、民营企业家、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两委班子等领办创办合作社、股份企业等,变农民为股民,变农民为产业工人。隔河头镇大森店村是“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246户828口人,分散在两条深沟中,人均耕地不足0.7亩。2007年起,在村党支部书记鲍际英的带领下,120户社员以土地入股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的弊端。合作社的成功运营,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党支部又因势利导,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立了养羊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入股农民200多户,入股金额180余万元。在大森店村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纷纷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引导村民(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进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涌现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如今,全县已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1588家,合作社建起蔬菜、食用菌大棚200个,销售农产品1827万元。
在青龙,中红三融公司、惠泽农牧公司、双合盛生态农产品公司等一批农字号的公司正在发展壮大,形成了原料供应、产品加工、科研开发、销售物流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县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37个,其中扶贫开发等农业项目占73.7%。
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创业能力
青龙把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质作为智力扶贫的治本之策。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汽车维修、家政餐饮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力争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全年培训贫困劳动力4000人。目前,已依托金秀、新启点、丫丫、燕山等职业培训学校,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员、育婴员、苹果树修剪、板栗树修剪等职业培训,已培训1543人,其中贫困村1235人。
在贫困村和外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搭建桥梁,为贫困村发展注入外部科技支撑。5月份,县农牧局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艾莲教授等人,对青龙的多个贫困村进行调研,聘请河北科技师院、省果研所专家教授及本土人才,先后深入14个乡镇、32个村,开展了为期42天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群众2600多人,其中贫困村1700多人。
搭乘“互联网+”快车,培养电商人才。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专业培训机构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直播的方式,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贫困村有意向进行电商创业的人才培训全覆盖,帮助其掌握电子商务知识、运营技术。目前,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已培训贫困村村站负责人两批142人次,切实提高了各村站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开办电商知识培训夜校,每天晚上到一个贫困村进行宣讲,对有意向进行电商创业的贫困人员,由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免费教授开设网店、微店,并帮助其选择产品,提供设计、包装、拍照、美工等一系列技术支持,帮助贫困人口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目前,全县142个贫困村均已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24个乡镇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同步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