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地震的恶魔很凶残,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强行夺走我们的亲人,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对生命的挚爱,摧毁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有党和政府,有军队的救援,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不要悲伤,不要低沉,擦干眼泪,积蓄力量继续前行。
40年过去了,到唐山来看一看吧!唐山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座经济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转型之城屹立于冀东大地!
参观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朋友,到唐山一看,显然很吃惊,原来新唐山是这样的。唐山抗震精神是这样丰富、立体。我想,也许只有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许只有灾难来临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那就是爱和奉献。当我们置身灾难时,我们也能变得无私和无畏。灾难,让我们找回了丢失的东西,更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我们一直有爱的能力,爱的能力也是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今天走在新唐山的土地上,我忽然看见抗震纪念碑广场放风筝的孩子,他们在曾经断裂的土地上快乐地奔跑着。一个老人眯着眼睛看着风筝,目光里是沉静和安详。孩子们的激情在风筝的飘荡中延伸,一老一少那童贞的目光超越了地平线。
他们和我一样,是地震的幸存者,或是幸存者的后代。我为他们祝福。过了一会儿,放风筝的孩子,将风筝的绳索拴在树杈上,风筝是高高飘扬的,可在我的眼里,却忽然飘落了。我揉揉眼睛,看见孩子们默默地趴在土地上,好像是静听着什么。他们在聆听什么?我猜测,他们是在听地声。经历过地震的孩子都习惯听地声。这声音压抑太久,爆发时是那样的强烈,是当年的地声带给了我耳鸣。生活的渴望将这恐怖的声音化成新的声音,将那稍纵即逝的颤动凝固成永恒的风景。还是让我们祈祷安宁吧。从吉祥的景色中,我似乎看到了大地反省的眼神。
后来,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用文字告慰地震亡灵,凝聚中国精神,我创作了三部关于地震的作品:短篇《非常爱情》,中篇《北方图腾》,长篇则是我和王家惠合作的《唐山绝恋》。《唐山绝恋》后被改编成了20集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其实写《唐山大地震》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情结,我是唐山人,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创作出一部描写唐山大地震的小说,以祈祷和平、歌颂唐山人民的生活。我们是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对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劫难有着铭心刻骨的生命体验和切入肌肤的心灵感受,参与了震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整个过程,我们深深地被唐山人民“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所鼓舞、所感动,《唐山大地震》不仅仅真实地再现大地震的真实境况,也深刻地表现了唐山抗震精神,也是对死去的24万亡灵的最好祭奠和告慰。
如今的新唐山屹立在冀东平原,从死神手里夺回的鲜花,必然要绽放一个缤纷的季节。祝愿我们永远生活在平安的环境里,别再让地震毁灭我们美丽的梦和家园。我们记住这生命的辉光,那是一片爱的光芒,谁能估量一片阳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