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在操作。河北日报记者 贾恒 赵威 河北新闻网记者 周国梁摄
新模式
产业合作向“群”布局
在高楼林立的唐山高新区,有一家企业看起来颇为“低调”:厂区仅80亩,两排白色外立面的厂房并不显眼,门口草坪上竖着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面用中英文刻着一排小字,走近看才发现,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1994年成立的唐山松下创造了多个“第一”:它是唐山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我国第一家焊接行业的合资企业,日本在华兴办的第一家工业机器方面的合资公司。
唐山松下的成立,拉开了唐山与东北亚国家产业合作的序幕。有人疑问,作为领导世界焊接技术先进水平的松下,当年为什么会选中唐山?
“因为唐山地好、人也好。”唐山松下第一任总经理、来自日本的小林诚曾这样概括。
1993年,日本松下开始谋划在中国的投资意向,并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其时,唐山工业正处于震后加速恢复期,工业发展生机勃勃。日方最终的调研结果决定了历史——唐山电子设备厂总分为92分,其中经营者素质得分是调研企业中最高的。
1994年1月,日方派代表小林诚率队来唐山进行正式谈判。作为中方的谈判代表,时任唐山电子设备厂厂长的柳宝诚先后与日本松下进行了26次会谈。
当年的8月10日,双方敲定由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及松下产业机器株式会社、唐山电子设备厂共同出资8.4亿日元在唐山高新区兴建唐山松下。
22年过去了,唐山松下的员工由最初的100余人增长至如今的600多人,在它的周边,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截至2015年底,唐山高新区汇集了35家日资企业,成为唐山日资企业的“大本营”。
“本世纪以来,日韩资企业在唐山市落地后习惯于分区聚集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唐山高新区、开平现代装备制造业园区两大日资企业聚集区和南堡、遵化两大韩资企业集中地。”唐山市商务局外资处处长赵晓凤介绍,日韩在唐山市投资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业,很符合唐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从一两家企业零散布局,到大批企业集中入园、集群发展,在唐山投资的日韩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这也是曹妃甸中日生态产业园、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有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
唐山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5年间,日本和韩国在唐山实际投资分别达8.8亿美元、1.2亿美元,分别位列唐山利用外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位和第七位,日资和韩资企业分别为47家和14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亚洲国家和地区是唐山主要外资来源地。
上世纪末席卷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唐山对外开放出现一些新动向。
“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亚洲投资有下降趋势,来自北美洲、欧洲等地区的投资有所增加。”赵晓凤说。
36个项目,涉及5个中东欧国家,吸引外资达5.46亿美元。在前不久落幕的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上,作为主办城市的唐山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
开放的唐山在迎来抗震40周年之际,焕发出新的气象。
近年来,随着我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唐山与中东欧国家在外贸、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驶入了快车道。
据唐山市商务局统计,2015年,唐山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4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9%。中东欧国家成为唐山越来越重要的外贸市场。
从最初的日韩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到如今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唐山利用外资已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