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进
努力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唐山在协同发展的征途上,抢抓机遇、一路向前
2005年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拉开了首都产业转移的大幕。这是我国工业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钢铁巨人大搬迁,同时也是一次技术和设备的大升级。
站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5500立方米高炉下,王正新既震撼,又自豪。5500立方米以上的炼铁高炉,全中国只有3座,首钢京唐占两席。
王正新是炼铁部工作人员,在首钢工作16年了,一直坚守在高炉出铁的第一现场。如今,他再也不用像在北京石景山老厂那样,为了一个参数跑到现场去调试,而是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控制生产流程。“自动化水平提升了太多。”王正新说。
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给了首钢京唐更大的发展空间。该企业在自有港口就能将产品运往五大洲,节约了巨额运输成本。当前,首钢京唐二期正加紧建设,将于2018年6月投产。
唐山,注定与京津深深结缘。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京津心系灾区。两地医疗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抢救伤者。北京人民迅速派水车送水,空运来大饼、饼干。在唐山恢复建设基本完成的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中把唐山与北京、天津一起列入一级经济区网络。特别是随着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唐山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4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决定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一期3所院校等一批项目正抓紧建设。截至目前,曹妃甸区开工京津项目已达40个,总投资1430.6亿元。
按照“努力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要求,唐山加快推进与京津产业体系的高度融合与合理分工、与京津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和功能互补、与京津社会发展协调同步。
在推进京津产业合作上,唐山思路清晰: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开展重大项目合作、引进和建设。当前,古冶区森科实业高档卫生瓷项目、路北区“设计云”平台和DRC设计产业园、曹妃甸区浅海集团原油储罐和保利通信北斗二代CAPS系统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均已开工建设。2015年,唐山共谋划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292项。其中,与北京合作项目242项,总投资6828.72亿元;与天津合作项目50项,总投资300.37亿元。
唐山社会事业大踏步向前。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荣膺省内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5元,居全省第1位,努力与京津社会发展同步前行。
从惨烈的一片废墟,到重生的一座名城。如今的唐山,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实力,在加快建设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上迈出大步伐。
按照规划,“十三五”时期,唐山市将按照“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加快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努力成为京津冀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重建创奇迹,转型再出发。唐山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向着“三个努力建成”的宏伟目标,再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