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眼·穿越大地震】唐山四十年

2016-07-22 10:31:3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历史片段里,他们痛过、苦过、哭过、笑过,有的平凡一生,有的弄潮一时,不论遭际如何,他们都从那个共同的起点出发,激荡起个人与时代的命运交响。

    “站起来”——

    在重建家园的岁月里,有着最坚定的信念

    重塑心灵,重整山河,是震后唐山面临的双重任务。

    “40年之后的唐山,除了城中保留的几处地震遗址和纪念场馆,除了我们这些人身上带着地震的痕迹,哪里还能看得出半点儿地震的影子?”坐在轮椅上的姚翠芹,忆及过往,时而眼含泪光,时而凝神无语。

    唐山路南区惠民园社区一幢楼房前,修了一条几十米长的缓坡道,通向一楼的房门口。这里是姚翠芹的家,化着淡妆的她谈吐优雅。

    大地震袭来时,这个曾经能歌善舞、风姿绰约的文艺兵,这个刚刚转业到银行工作的女职员,这个正在热恋中的22岁女孩,被同事从废墟中救出。高位截瘫后,她再也无法走上挚爱的舞台。沉重的打击却还在继续:只得从刚入职的银行退职,恋人也离她而去……

    有过绝望的想法,动过轻生的念头,但姚翠芹收到了战友们鼓励她做“中国女保尔”的来信,医护人员也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到了她的病房床头。“我问自己,除了双腿不能动,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点点重新拼凑起来?!”

    姚翠芹向往正常的家庭生活,她选择了同在大地震中致残的病友田文元为伴侣。热爱艺术的姚翠芹重新放开歌喉。1987年,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了亲手作词的歌曲《我是幸福的残姑娘》:“我是幸福的残姑娘,我胸怀美好的理想,愿理想插上翅膀……”

    没了腿,但思想可以行走,精神可以飞翔。姚翠芹侧躺在床上拿起了笔。2006年大地震30周年,在唐山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她已出版《焦竹听雨》《寒梅映雪》两部著作。“为啥这两本书一定要赶在2005年底完成?其实是在跟生命抢时间,截瘫病人的生命极限是15年,我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长。”

    国外的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瘫伤员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过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瘫伤员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预言的时间延长了一倍还多。

    姚翠芹仍在同时间赛跑,近几年她又相继完成《幽兰凝露》《雏菊傲霜》两本书。

    “我从不敢承认现实、不接受现实,到面对现实、改变现实,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唐山这座城市站起来了,我也没有趴下,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站立的人。”姚翠芹舒缓的语调中多了几分凝重,“唐山,就是一座永远不会趴下的城市。”

    在废墟之上,建设一个新唐山,既是党和政府的号召,也是震后幸存者的集体意志。

    “当年厂里有7位怀孕女工,活下来的只有我一个啊。”于继英轻声诉说,“既然活下来,必须好好活。”

    休完产假,于继英把单任群留在丰润,赶回唐山市织布厂上班。“那时的任务就是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厂里的废墟清理了两年多,织布厂多是女工,我们一天挑碎砖瓦砾来回好多趟,但不觉得累,心气高得很。震后一年多建起简易厂房,恢复了生产。”

    震后的唐山,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83岁的赵振中曾任唐山市规划局副局长,当年全程参与了唐山重建。“震后没几天,一支来自上海、北京、辽宁等地60多人的小分队赶到唐山,架起晒图机,争分夺秒地搞调查、订规划。”

    震后头三年,赵振中没休过一个周末,“那么多外地专家帮着唐山搞重建,咱哪能丢下人家不管?”

    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1979年,唐山拉开了全面重建大幕。尽管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薄弱,仍为恢复建设新唐山投资43亿多元。到1986年,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据《唐山市志》记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的支持下,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属、部属建筑企业,陆续来到唐山支援建设。从震后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单位总人数达11万多人,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占唐山市恢复建设竣工面积的50.9%。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些援唐施工队伍的支援,完成重建的时间,要推迟10年左右。”1980年毕业后到唐山市建设系统工作的程才实,亲眼看着新唐山一天天地长大、长高。

    至今让程才实激动不已的是,1990年,唐山市成为中国首个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当时我国推荐了9个城市和个人,包括一个直辖市,最后唐山胜出。”

    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颁奖词指出:“向唐山市政府颁奖是为了嘉奖1976年地震后唐山规模巨大的建设和卓著的成就,这是以科学和热情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问题的杰出范例。”

    震后,西方媒体曾一度断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掉”。

    1986年6月30日,美国《新闻周刊》刊文《从废墟中兴起的城市》:“唐山的新生证明了她的人民的复原力,以及证明了中国在邓小平改革政策指导下跨出的巨大步伐。唐山已经坚毅地从瓦砾中站立起来了……这座重建的城市,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中国雄心勃勃的现代化目标。”

相关新闻

最美抗震母亲陈翠兰:社区里的好妈妈(图)

2016-07-21 16:05:19

在唐山市路北区东新村新立庄社区,今年83岁的陈翠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陈妈妈”。震后回到家乡,她就扎根在社区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家口市组织抗震救灾综合演练

2016-07-20 16:01:42

7月19日,张家口市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旧址进行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旨在进一步检验 《张家口市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熟悉预案流程,完善预案衔接、指挥协调、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等机制,切实提高我市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