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王贵锁、陈英杰 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近日,衡水市农科所小麦种植专家郝德有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学博士、农业部小麦专家赵广才一同来到了深州市前营村村民曹广聚和曹世博的麦田里。郝德有此行的目的是当着农业部小麦专家的面儿,再次确认自己研究多年的“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实际效果。
曹广聚和曹世博两家的麦田相隔一条小路,地质相同、麦种一样,都是浇了两次水、喷了两遍药。唯一不同的是曹广聚家采用的是“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而曹世博家仍是用传统“行垄种植”。两家分别将小麦装袋子、测水分、上秤称,曹广聚家麦田平均亩产636.9公斤,曹世博家麦田平均亩产583.5公斤,胜出的是“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种植。
郝德有介绍说:“‘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核心是麦株均匀分布,是‘草坪式’种麦子,相对传统的‘行垄种植’来说,苗多了,穗也多了,单颗均匀了,也壮了,穗又多又大,正常来说一亩地会多5万到10万穗,平均每亩增产50到100公斤。”
在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学博士、农业部小麦专家赵广才算起了账:地质、水肥等条件一样,“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比“行垄种植”每亩增产53.4公斤,增产率9.15%,按照市场价计算,能增收106.8元。这还不算,“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将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轧地等四五道工序改为一道工序,还可以节省约50元钱。
“行垄种植”方式过去从没有人质疑过,因为祖祖辈辈、家家户户都这么种。小麦能不能无垄种植,郝德有进行了多年探索。2006年,他开始筹资组建公司,将小麦联合撒播机应用于无垄栽培,并在武强县郝家庄村村民王印环的120亩地里进行了小麦无垄栽培试验,结果平均每亩增产80.5公斤。郝德有成功了!
全国各地的小麦专家们追踪郝德有的足迹,连续8年来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专家实收测产结果是,小麦每亩增产50公斤—100公斤,每亩节约成本30元—50元,实现了水、肥、地高效利用。目前,郝德有获得了16项国家专利、2项国际专利,“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在全国11个省份和非洲部分国家推广。